解析故事讲述的艺术,18年后作家巴陇锋重回西安工业大学作学术报告

5月12日下午,作家、编剧、长征电影研究学者巴陇锋应邀为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师生作题为《何以经典——故事讲述的艺术》的学术报告。会议由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吴妍妍主持,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师王鹏副教授、张悠哲博士等近百名师生参加。作家、媒体人黄伟也专程赶来听课。

讲座前,吴妍妍即兴介绍了自己与巴陇锋、王鹏的学源关系,介绍了巴陇锋与西安工业大学曾经的渊源,介绍了巴陇锋的作品和写作精神。巴陇锋曾于2007年7月入职西安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后因故去职。

讲座伊始,巴陇锋面对大学生们即兴说:西安工业大学尤其是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是世界上距离地铁站最近的文学院,你们该感到无比幸福。十几年来校园的树已经长这么大了,西安工业大学越来越美丽了。上述讲话,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巴陇锋话锋一转,随即贴入正题,他通过近年来以宏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叫好又叫座的现象,引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有两大必须遵守的原则:一是故事要有意义;二是故事要讲的有意思。通过对经典革命小说《林海雪原》的创作解码,生动诠释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历史是文学艺术的富矿,既是好故事的温床,更是故事创作的源泉,《林海雪原》的成功在于既忠实于历史真实,又进行了艺术升华,让英雄形象永远活在读者心中。

随后,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小说创作经历,现身说法,分享了《永失我爱》《云横秦岭》《五月黎明》《丝路情缘》等代表作品的创作历程,解答了面对历史富矿,创作者如何挖掘历史材料的难题。他认为,创作者应通过间接知识转化和查资料、读史读书、走访采风的直接经验获取丰富的历史材料,他以小说《五月黎明》为例,分析其中民主人士、大学校长、教育家、报人角色人物均有其历史原型,在此基础上,他重点强调在故事讲述中一定要把控好历史之“实”与艺术之“虚”间的度,做到“大实小虚、失实求似、虚中有实”。最后,巴陇锋寄语同学们,“突破自我,发人之未发”,创作小说要突破自我,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当代现实故事,都要勇于充当时代精神代言者。

讲述80分钟结束,学生现场就“故事讲述的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辩证关系提问,巴陇锋结合他的长篇小说《秦岭人家》做了解答。

随后,王鹏副教授做了总结发言。

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崭新现代的教学设施给巴陇锋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从照片,大家也能感觉到这个情况。

西安工业大学官网5月14日发布了讲座的消息,称:师生均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对故事讲述艺术的理解,还对如何讲述故事有了深入的学习。(完)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29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