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从宠冠后宫到井中冤魂,她到底咋得罪慈禧的?
各位朋友们,要是您逛故宫,走到贞顺门那儿,准能瞧见一口井,这就是有名的“珍妃井”。
井口窄巴巴的,也就不到三尺宽,那石栏看着普普通通,可上面仿佛还藏着过去的一个悲惨故事。
1900 年夏末,就在这儿,24岁的珍妃,被人硬生生给推下了井,她临死前,还大声喊着“我要见皇上”。

您就琢磨琢磨,慈禧太后咋就能,对光绪宠爱的妃子下死手呢?这背后的事儿,可真是说来话长。
话说光绪十四年(1888 年),13 岁的珍妃和她姐姐瑾妃一块儿进了宫。
刚进宫那会儿,珍妃就像个发光的小太阳,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这珍妃聪明又漂亮,性格还活泼得很,跟宫里那些循规蹈矩、闷头闷脑的后妃们完全不一样。

珍妃为啥这么与众不同呢?原来她从小在广州长大,她伯父长善是广州将军,家里来来往往的,都是些接触新思想的文人。
所以珍妃见过大世面,还会说英语,穿衣服也讲究个时髦,就像从新时代走出来的姑娘。
慈禧一开始,对这个小丫头也挺喜欢,还专门找了宫廷画师缪嘉蕙教珍妃画画,宫里有啥稀罕玩意儿,也先紧着珍妃赏。
可这珍妃还挺有能耐,居然把光绪帝的心,都给牢牢抓住了。

光绪几乎天天,都往珍妃住的景仁宫跑,俩人一起看西洋画册,摆弄照相机,感情好得很。
他把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都给冷落到一边了。
这隆裕长的不好看,性格又有点木讷,光绪一点也不喜欢她。

她长期受冷落,就老是跑到慈禧那儿哭哭啼啼的告状。
时间一长,慈禧心里那火就慢慢烧起来了。
更要命的是,珍妃对宫里那些老规矩,压根儿就不懂。
按照宫里的老例儿,妃嫔每个月就那么 300 两例银,可珍妃花钱大手大脚的,这点钱哪够花呀。
她居然想了个办法,让太监在东华门外,开了个照相馆挣钱。
慈禧最看不惯,后妃抛头露面做生意这种事儿,觉得太失体统了。

还有啊,珍妃穿着洋装在宫里到处溜达,甚至还跑到养心殿给光绪拍照。
思想守旧的慈禧,觉得照相这玩意儿就是“妖术”,能把人的魂儿给摄走。
珍妃这么干,可不就引起了慈禧极端的反感嘛。
要说真正让慈禧起了杀心的,还得是“卖官”这档子事儿。
光绪十九年(1893 年),珍妃把上海道台的职位,卖给了商人鲁伯阳,后来又把四川盐法道台,卖给了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玉铭。
这玉铭去谢恩的时候,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利索,这事儿很快就传到慈禧耳朵里了。
关于这事儿,说法有好几种。有人说珍妃可能是替光绪背锅,光绪想掌权,但是手上没钱,珍妃才想出了卖官的主意。
但慈禧哪管这些呀,她正愁找不到机会收拾珍妃呢。
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珍妃被拖到长春宫,挨了“褫衣廷杖”。

啥叫“褫衣廷杖”呢?就是把衣服扒光用竹竿打,这刑罚以前,可从来没对后妃用过。
据宫里医案记载,打完之后珍妃“六脉沉伏,抽搐气闭,牙关紧闭”,差点就没了命。
慈禧这么做,那可是有好几个目的。第一,给亲侄女隆裕出口气,皇后被冷落这么多年,总得找回点面子;
第二,敲打敲打光绪帝,让他知道在这宫里到底谁说了算;
第三,就是杀鸡给猴看,警告其他后妃,别想着挑战她的权威。
打完还不算,直接把珍妃降为贵人,扔到了冷宫—北三所。
在那儿,每天就给一碗馊饭,连倒马桶都得自己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
如果前面那些事儿,还只是后宫里的恩怨,那戊戌变法可就彻底把珍妃给害死了。
珍妃从小接触新思想,特别支持光绪变法,不光给光绪推荐维新派大臣,还跟着一起看《时务报》。
慈禧最恨的就是,有人想动摇她的权力,对珍妃那真的是恨之入骨。最终把戊戌变法镇压下来了。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在瀛台,珍妃也跟着倒了八辈子霉。冷宫的门上加了三道锁,地位一落千丈,连太监都能随便欺负她。

到了 1900 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慈禧要带着光绪往西跑,临走前特意让人把珍妃从冷宫里提了出来。
您猜珍妃说了啥?她跪在颐和轩里,当着慈禧的面儿就说:“洋人来了可以跑,但皇上应该留在北京主持大局。”
这话可戳到慈禧痛处了,她最怕的就是光绪联合洋人,趁机掌权,把她给甩了。
慈禧当场就翻脸:“你都快死到临头了,还敢胡说八道!”直接让太监崔玉贵,把珍妃丢进了井里。
这里头还有个细节:据《宫女谈往录》里的老宫女回忆,珍妃被推下去之前,还喊着“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光绪就站在旁边,眼睁睁看着自己心上人被处死,愣是一声都不敢吭。
慈禧回来以后,还假惺惺地追封珍妃为“珍贵妃”,说她“贞烈殉节”,其实就是怕担自己杀妃的罪名。
说到底,珍妃的悲剧就是她和慈禧性格不合,老对着干的结果。
慈禧是什么人?从咸丰那时候就开始玩政治斗争,一辈子靠“规矩”和“权术”过日子。
到了晚年,保守得不行,连照相、火车都觉得是歪门邪道。
可珍妃呢?就好像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爱漂亮,喜欢新鲜玩意儿,敢跟皇帝平起平坐说话,甚至还敢怼慈禧:“您当年不也垂帘听政吗?”
这话在慈禧耳朵里,那就是大逆不道。

还有个事儿特别能说明问题:光绪曾经用一万颗珍珠给珍妃做了件斗篷。
俩人在御花园,亲亲密密溜达的时候,被慈禧撞见了。慈禧当时脸就黑了,她倒不是心疼珍珠,而是气他们“不合礼制”,太招摇了。
在慈禧眼里,后妃就得像隆裕那样,老老实实、唯唯诺诺,当好皇帝的“贤内助”,哪能跟皇帝搞什么“灵魂伴侣”。
珍妃越是受宠,越爱张扬个性,就越让慈禧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
但慈禧都选择向封建礼教低头,可珍妃却偏要硬刚,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

现在咱看珍妃,觉得她只是个追求自由的可怜女子,可在慈禧眼里,她就是个“不守妇道”“干预朝政”的祸水。
慈禧要的是能帮她巩固权力的棋子,珍妃却成了挑战她权威的另类。
从受宠到被处死,不过 12 年时间。珍妃的悲剧,也是整个晚清宫廷的写照。
在绝对权力面前,爱情、个性,甚至生命,都跟棋盘上的小卒子没啥两样。
下次您再路过珍妃井,不妨假设一下:要是珍妃能收敛点锋芒,乖乖讨好慈禧,是不是就能躲过这一劫?
可要是那样,她还是那个,让光绪心动的“灵动妃子”吗?

历史没有什么“如果”,但就是她这种“不妥协”,让珍妃的故事过去了百年,还是让人忍不住为她深深惋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