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手艺,得练 ——《写作是门手艺——论文写作指导》阅读札记(1)
有时候会因为工作生活的忙碌,静不下心来阅读、写作;有时候已经用上了能用上的所有的时间,可是还是感觉时间不够;因为这些,容易心烦气躁,甚至质疑做这些事的意义……
但翻开清华大学刘军强教授的这本《写作是门手艺》,后记中引的伏尔泰的一句话击中了我:“我所做的一切,是何等微不足道。但我去做这一切,却是何等重要”。
开篇的第一句就是引语——“凡是可思者,皆可以想清楚;凡是可写者,皆可写清楚。”
这样思辨的写作风格太吸引我了,相见恨晚,我要读,我要记录。哪怕杂乱。
这是一本为大学生提供详尽论文写作指导的书,涵盖从基础到高级的写作技巧。这本书讲的是写作最核心、最基础的原则和实践。它既聚焦于写作,又聚焦于思维模式。
大家对论文的恐惧已无需赘言,论文题目则要自己寻找,不确定性会带来焦虑,论文耗日持久且需要多次修改,挑战耐力。论文写作背后是一套复杂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和提问能力、资料搜集与消化能力、抽丝剥茧的分析与论证能力、化无形为有形的整合能力、以读者为中心的共情和沟通能力,就是难嘛。
但作者强调,论文写作是门手艺,可以学会。咱们的目标并不是成为写作大师,而是写出清晰简洁、逻辑严谨流畅、言之有物的文字。只要能把动作分解并辅之以大量的练习,再加上反馈修正,这个目标不难实现。
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而一个人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写出清晰连贯、逻辑通畅、言之有物的文章。
向前追溯,人类并不完美,却是有史以来最凶猛的一种动物。人类之所以发展出如此强悍的能力,依赖的是符号的力量。拿破仑也承认:一支笔的威力,胜过三千毛瑟枪。写作是人类进化的一种利器:我们并不完美,写作让我们严谨和有条理;我们总会遗忘,写作让记忆得以保存;我们终将衰老,写作维持和扩展着我们的脑力;我们终将死去,对抗时间的最有效武器莫过于写出“藏之名山”、被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李连江教授说,“写作能力是助推事业起飞的火箭燃料”,他从个人角度对写作的力量加以阐述,这在本月的主题阅读中已多次提及。
即然写作这么重要,根本处又是门手艺,所以要不断地练习。写作是实践导向的技能,只有写才会写。肌肉记忆的形成需要大量枯燥的、重复性的动作,没有大量练习,技巧难以上身。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应该写了又写,这是磨炼风格和文体的唯一方法。
所以,写作的秘诀是不停止地练,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如此。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