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事散逐香尘

一个《条例》,一个《规定》,像唐僧的紧箍咒,刹住了奢侈蔓延的吃喝之风。社会低层、底层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一些平日习惯了作福作威奢侈斗富之人隐隐作痛、欲罢不能。昔日繁华不在,春光一如既往,一股清泉清澈之源应运而生,一股清新清淡之风扑面而生。
上个周末骑车从邓弟荣耀庄园回来的路上,路过马某的金桂庄园,想起了目前形势与古代往事,以史鉴今,震古烁今,这看似条文内容不多的《条例》《规定》,威力极大,作用非凡,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作用。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于2013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后,又于今年5月2日重新修订发布实施,严厉查处违规吃喝,在经费管理、出差出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精简会议、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规定和管理,对强化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拧紧“过紧日子”制度螺栓以及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唐代著名诗人“小李杜”中的杜牧路过西晋大富翁石崇的豪华别墅“金谷园”遗迹,出于今昔对比的感慨,写下这首《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眼下严禁违规吃喝、反对铺张浪费如一股清风袭来,犹如“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风清气正,政通人和。
曹雪芹的《红楼梦》七十回,林黛玉的《唐多令》开篇就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粉堕百花洲”就是引用晋代名士石崇的爱妾绿珠坠楼的典故。富翁石崇在洛阳金谷园为爱妾绿珠建了百花洲高楼,而赵王司马伦夺权后强索绿珠,绿珠为保忠贞,从楼上坠下,以死殉情。
杨万里的一首诗里有“向来家住金谷园,珊瑚四尺腊作薪。”说的也是石崇的故事。魏晋时期社会名流十分注重奢靡生活,相互攀比斗富之风盛行,作为当时首富的石崇为爱妾绿珠所建金谷园,规模宏大,依山傍水,开挖湖塘,修建楼台,广植草木,又从海南运回珍珠、玛瑙、象牙等装饰内室,整座金谷园金碧辉煌,胜似皇宫。
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是豪门巨富,有一次晋武帝赏给王恺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觉得这件宝贝世间罕见,就拿来与石崇斗富。石崇不屑地将珊瑚树砸得粉碎,气得王恺发抖,石崇却笑着说赔他一株,石崇让仆人取来六七株珊瑚树,其中最小的也有三尺多高,王恺更是恼羞成怒,既气愤又尴尬,像斗败的公鸡,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恨得咬牙切齿。
人怕出名猪怕壮。从此作为首富的石崇得意忘形,他的宠妾绿珠原本是今天的广西博白人,在古代属于少数民族中的百越族,当地人特别喜欢珍珠,把珍珠当做至宝,生儿育女喜欢以“珠”命名,绿珠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绿珠人长得漂亮,擅歌舞,懂礼仪,是远近闻名的知性美人。石崇用三斛珍珠买下绿珠做妾,为其建造豪华别墅金谷园,修建百花洲,二人长期在此寻欢作乐,生活极度奢靡。石崇与潘安、左思等著名文人还成立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每每聚会都让绿珠出场献舞,才子遇佳人,写诗赞美加以宣传推广,绿珠最后成为了远近皆知的“网红”名人、粉色佳人,时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石崇的后台靠山是当时皇权最大的皇后贾南风,石崇与贾南风的亲外甥贾谧交往甚好,有皇后这棵大树罩着,石崇更加得意忘形。但好景不长,贾南风的奢靡专权引起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贾氏一族被杀,石崇一下子失去靠山。称帝的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赵王司马伦,司马伦府上有个小人叫孙秀,孙秀仗势欺人,狐假虎威,无恶不作。他听说石崇的爱妾绿珠的美名后,想献给司马伦,就前去派人索取未果,孙秀恼羞成怒,撺掇皇帝说石崇谋反,司马伦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兵马包围了金谷园,绿珠跳楼粉堕百花洲,石崇抄家被斩首,繁华奢靡的金谷园至此结束,曾经的奢华盛况一去不复返,所以诗人杜牧游园伤情,写下这首《金谷园》。
“落花犹似坠楼人”,后来文学作品中的“坠楼人”就是因绿珠得名代指。时过境迁,历史的尘烟已散,昔日金谷园的繁华不再,流水潺潺,绿草悠悠,日暮之下,鸟儿啼叫,只因绿珠坠楼,金谷园的鸟叫多了一点幽怨,淡淡哀伤,袭上心头,园中花草依旧,风吹过,花瓣纷纷落下,恰似当年坠楼人绿珠。
繁华事散逐香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繁华如昙花一现,转眼烟消云散。人间有味是清欢,平平淡淡才是真,简单简约不平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