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非遗魅力——”儿童教育帮扶团”五猖馆调研行
为响应2025年全国两会,"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近日,巢湖学院"赴梅诸镇儿童教育帮扶团"深入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五猖"的重要传承阵地——五猖馆。
梅渚镇的“跳五猖”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源于胥河沿岸村民对西汉治水英雄张渤的深切纪念,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作为富有特色的民间傩舞,“跳五猖”凭借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于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非遗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非遗传承人周国平会长向志愿者展示金猖神头套:"这个清代头套用脱胎漆器工艺制作,每道纹饰都有驱邪寓意。"他解释五猖代表五行概念,其中金猖头套已传承三百余年。馆内陈列的13身表演服饰中,东猖神战甲绣有二十八星宿纹样。周会长抚摸着服装上的苏绣技法说:"每套服装需3个月手工绣制,会跳舞的传承人只剩8位。"
实地观摩表演时,阵法变幻多样,一招一式都蕴含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哲理。从"五行相克阵"中刚柔并济的攻防转换,到"四象护生阵"里青龙白虎的呼应腾挪,舞者们通过步伐与手势的变化,将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一古老的民俗表演,历经五百余年岁月的洗礼与沉淀,至今仍散发着古朴厚重的气息。

“跳五猖”的影响力正持续扩大,不仅多次在各类文化活动中亮相并广受关注,相关研究也从历史、艺术、文化等多维度深入挖掘其价值,成果丰硕。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它在2025年6月“江苏·南京台湾周”活动中,与台湾民俗表演团队同台献艺,有力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同时,梅渚镇依托五猖馆,通过推进传习所建设、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等举措,让这一非遗文化真正“活”在当下、“火”在民间。
此次调研之行,巢湖学院"赴梅渚镇儿童教育帮扶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梅渚镇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不懈努力。我们满怀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跳五猖”能够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