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再见敦煌

被泥巴糊起来的供养画,讲述着埋藏在大漠黄沙之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上面的每一个人都活生生地在这片土地上活过。墙壁上古老幽秘的佛光,凝结了先人工匠们的智慧和传承,闪耀着光辉的人性,穿越两千多年照在今人身上。

数万件敦煌遗书的背后,是跨越千年的数万人,他们不曾见过如今的物质繁华,却共有一份笃定和虔诚,数万次铺开纸卷、焚香净手、潜心伏案。他们的后人们如今在哪里?是否依然如他们所愿般虔诚?这些经书当初是被供奉在哪里?接受时人怎样的朝拜?

是谁把这些经书整齐地码放在藏经洞中?它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危险而不得已示于人?当藏经洞被封上最后一块砖,抹上最后一块泥巴的时候,藏经人心里充满了怎样的释然和忐忑?他可知道这些经书再见敦煌是什么时候?几年?几十年?几百年?不会是几千年吧!是什么样的有缘人把它打开?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些遗书还将会经历什么样的坎坷?

如今,躺在博物馆库房里的经卷,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是否记得那个它躲藏了千年的暗洞?那些被卖掉的、盗走的、送人的、遗失的、损坏的经卷,是否又一次被藏在某处与世界隔绝,期待着下一个千年,被有缘人发现,再见敦煌?

如果知道百年之后这片荒洞,会再次成为人类文明的高地,会接受每天上万人的瞻仰,王圆箓道士还会把一部分经卷卖给外国人吗?他会相信终究有这么一天吗?他愿意相信谁?他只能相信谁?他何尝不是大饥荒年代卖孩子的妈妈,不仅为了让剩下来的孩子们有口饭吃,也祈祷卖出去的孩子能落个好人家?他会不会想起那个藏经人?那个和他一样将毕生奉献给莫高窟,无力又无奈,却不得不抉择,最终不得不成为改变人类文明命运的人?

一瞬间还是一千年?

藏起来还是拿出来?

保护还是破坏?

功臣还是罪人?

没有答案!

如果发现藏经洞的人是自己,我们会做的比王道士更好吗?

如果在某个人迹罕至的古庙,同样有发现惊天秘密的机会,我们会拿一生去守护和发掘吗?

如果继承、守护、发扬人类文明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能做什么?

资料: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拥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目前仍保存有从十六国后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492个,彩塑2415身,壁画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藏经洞藏品包括汉文、藏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于阗文、吐火罗文等各种文字的古代遗书数万件,还有佛画幡幢等各种文物。遗书中,以汉文、藏文遗书为最大宗,其中95%系佛教文献,此外还包括道教经典、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俗文学、医书、史地著作、类书等等。敦煌遗书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地,缺乏一个完整的联合目录,仍无从确切统计。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6000余件;英国图书馆藏13000余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700余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0800余件。另外敦煌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等单位都有收藏,总数在5万件以上。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7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