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理念溯源

幸福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传授,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成长和终身发展,强调教育应回归“人的培养”。 

理论根基:融合积极心理学(如塞利格曼的“PERMA模型”)、人本主义教育观(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与中国传统“乐学”思想(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目标的转变:从“高分导向”转向“幸福导向”,帮助学生获得意义感、自主性和积极人际关系。 

东西方融合:西方心理学强调实证研究,而东方哲学(如道家“自然无为”)提倡顺应天性的教育,二者互补。 

当前教育痛点:功利化教学导致学生焦虑、教师倦怠,与幸福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改进方向:教师需先提升自身幸福感,才能传递积极能量;课堂设计应减少控制,增加学生选择权。 

“教育的目的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叶芝) 

“幸福不是终点,而是学习旅程中的状态。”(书中观点) 

第一讲奠定了全书的价值观基础——幸福教育是理想课堂的起点,需从理念上重构对“成功”的定义。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72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