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号——脑洞大开的布拉格之旅

      今天是个匆忙的日子,我们临时决定要去捷克首都布拉格逛一逛。令我最Happy的是我又要解锁了一个新国家了。

      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和平解体,分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独立国家。两国虽同属捷克斯洛伐克,但历史上长期分属不同政治实体,文化、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斯洛伐克认为联邦体制下资源分配不均,自身经济发展受制约,对中央政府的不满逐渐积累。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后,两国政治势力对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存在分歧,斯洛伐克追求更高程度的自治。1992年,经过多轮协商,两国领导人达成协议,同意和平分手。解体后,两国均保持了稳定发展,且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后来都加入了欧盟和北约。这段相关介绍是我从网络上提取的信息,如有不准之处,请多包涵。

      布拉格之游纯粹是因为柏林的包车司导叔叔强烈推荐的。布拉格的城市美丽、各种风格建筑的魅力,如何如何值得一游等词句源源不断的从叔叔的口中流出。我和妈妈听得心驰神往,一拍即合,决定潇洒走一回。在象征性的走了个询问爸爸的流程以后,妈妈以豹的速度订好火车票,然后奔波又兴奋的一天就开始了。

      一早,我们匆匆地赶到火车站,开启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在这个途中,我完成了前面的两篇游记,成就感盆满钵满。

      下午1点多,我们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布拉格国家博物馆,它就在火车站旁边,紧挨着歌剧院。博物馆的第一层展示的是“动物与古生物进化”相关展览,陈列着丰富逼真、形态各异的动物标本,如各种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海洋生物等,还展示了一些古生物化石及古人类化石等。

      二楼“历史 of the 20th century”展览,探索了布拉格20世纪的动荡时期,包括第一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两次世界大战、纳粹和共产主义占领以及捷克加入欧盟等内容。我们看到了很多一战、二战时期的军事用品,还有一个放映战时影片的放映室。我们在等待开播的时候,我还表现的些许淡定,但当第一声炮火响起时,我如离弦的箭一般惊恐万分的逃离了放映室。这里还展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生活方面的模拟场景,很有意思。

      因为时间紧迫,晚上我们还要返回莱比锡,在国家博物馆匆匆浏览了一下后,就直奔今天的另一个目的地——卡夫卡头像雕塑。卡夫卡于188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讲德语的犹太人家庭。于1924年去世。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布拉格成为其一部分。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在一战后解体,布拉格才不再受其统治。所以卡夫卡大部分人生都处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他也因此拥有奥地利国籍,在德语文化圈中创作,但其又生活在以捷克人为主的布拉格,这种特殊环境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卡夫卡雕塑在布拉格的Quadrio购物中心广场,2014年10月31日落成,由捷克著名雕塑家大卫·切尔尼设计创作。头像高达11米,由42层不锈钢板拼接而成,重达39吨,内有21个马达动力机械连接,每一块板块都可以双向转动,在转动中不断变换组合,呈现出卡夫卡各种不同的脸部表情。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卡夫卡的著作《变形记》,其不断变化的形态象征着卡夫卡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作品中充满的荒诞、变形和不确定性。这尊雕塑成为了布拉格的新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卡夫卡在布拉格的存在感。但也有批评者认为,它更像商场的广告,与卡夫卡的作品缺乏联系,未能体现其作品中的深沉内涵。无论如何,我打算买一本“变形记”看看,毕竟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尽管他本人对此毫无所知。

      插播一下,我们在寻找卡夫卡头像的路上,偶遇了一个由二战时期使用过的战斗机改造成的蝴蝶模型。蝴蝶时而张开翅膀,时而收拢,十分具有科技感。这个蝴蝶模型是捷克当代艺术家大卫·切尔尼的作品,也就是设计卡夫卡雕像的那个艺术家。它被安装在布拉格的Máj百货大楼外。其主体由二战时期捷克飞行员为英国皇家空军驾驶的喷火式战斗机改造而成。该作品是为了向二战期间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的捷克斯洛伐克战斗机飞行员致敬。

      在去往老城区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布拉格之所以是一个热门城市,多样的建筑风格是其热门的重要原因之一。布拉格拥有从罗马式、哥特式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再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等众多风格的建筑。如圣维特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代表,体现高耸尖塔与飞扶壁等特征;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图书馆则充满浓郁巴洛克风。建筑顶部变化丰富,红瓦黄墙色彩绚丽,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美称,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至于其他的热门因素,如丰富的文化艺术、悠久的历史底蕴、 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我们因为呆的时间太短,很难体会得到。建议小伙伴们要来的话,一定多呆几天,好好的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为了更好的体验中世纪的贵族生活,我们租了一辆马车,在老城区里转悠了一圈。我的第一直观感受就是马的味道太大了;第二点就是老城区的房子确实漂亮,的确无愧于欧洲最美城市之一的称号。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30分钟后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天文钟的位置。

      布拉格这个城市好像抗议我把它的建筑照片公开,后面拍的老城区建筑照片无论如何也上传不上,你还是自己亲自来游览吧。

      此时,饥饿开始抗议,肚子不停的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每一声都在不满的抱怨:“饿了,快去觅食吧!”因为听说布拉格的韩餐很正宗,我们本来打算去吃韩国烤肉的。但是,离我们近的韩国餐馆没有烤肉,于是我们打算圆了爸爸的梦想,吃上一口德国烤猪肘子。像“变形记”一样荒诞的是,爸爸想吃德国烤猪肘的梦想竟然在捷克实现了。要知道我们来德国已经近十天了,爸爸一口也没能吃上德国烤猪肘子,可怜的没有发言权的爸爸这些天一直都在迁就我们吃中餐、意餐、韩餐、日餐等,就是没吃上德国本地餐。

      吃完捷克的德国烤猪肘子后,我们踏上回程的路。四个多小时后,莱比锡午夜时分的景象在我困意浓浓的眼中朦胧呈现……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180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