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酣畅淋漓的沉浸式体验:小心,集骨者来了!——人骨拼图

《人骨拼图》是杰弗里•迪弗的林肯•莱姆系列第一部。体验过后,可谓相当精彩。迪弗与许多欧美作家不同,在行文上毫不啰嗦,每一句话都不应该跳过,以细腻,冷酷,幽默的文字,用扣人心弦,紧张刺激的故事,把读者引入犯罪的天堂。从来没有一位欧美作家能够让我对一部作品有一口气体验完的想法。当然,这里指的并非是古典推理。赶快回到正题吧。

《人骨拼图》是有电影的,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过。(那时总是期待周六晚十点的佳片有约),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也是这个节目里的。我记得是晚上看的。时隔近30年的漫长时光,记忆最深的只有两个镜头,一个是人的手骨出现在泥土中,另一个是莱姆操作电子屏幕,让一根骨头拼接在“人骨拼图”里,好像所有人骨能够拼接成一个美国的城市名。(不过小说里没有体现,还是编剧改编了)

《人骨拼图》原文BONE COLLECTOR,也就是内文中出现的“集骨者”。(欧美作家在作品标题设置方面真的很直观)所以拼图这个译法并不准确,显然是为了吸引读者而为之。作品从女警萨克思发现第一具人手指骨开始,就拉开了连环犯罪的序幕。开篇如此精彩,注定这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迪弗以专业的刑侦学知识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他写的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的日常,托马斯,塞林托,莱姆,萨克思,这四位主要刑侦人员角色构成了莱姆系列。萨克思,英姿飒爽,酷酷的女警形象俘获了男警的心,特别是莱姆,被迷得神魂颠倒。莱姆因一次出警,在执行任务时不幸发生意外导致全身瘫痪,只有头部和一根手指可以活动。他的毅力刚强,头脑聪慧,专业干练,是案件解决的核心大脑。另外两位作为配角也很出彩。还有莱姆身边的一位医务看护人员,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连莱姆身边的两只游隼都有几个镜头。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非常成功,描写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真实。

迪弗作品还有一个独有特色,在章节末尾处,会随着故事发展,在罗列出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特征表中,多出一项新特征,这既是案件有所进展的表现,同时也仿佛让读者感受到凶手的真面目越来越近了。

在体验这部作品时,我完全没有厌倦的想法,真是太吸引人了,纵是400多页的篇幅,体验过程也是酣畅淋漓,完全是沉浸式体验。所以,由于作品的精彩度让我直接给到8分杰作!而最后的反转(在结尾处的反转更是让我惊掉下巴)更是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迪弗式的反转就好像作者是个赛车手,先是左转,然后在你意想不到时右转,正当你以为它会继续朝同一方向行驶时,却突然转向赛道中间,然后没开几秒钟,又来个帅气的漂移,让读者感受到不可思议的意外性。读者总是猜不到最终的结局,而这结局往往来的意外突然。正是这种高能反转的体验让我又加了0.5分。

凶手藏而不露,隐蔽之深,他是个反社会人格,变态残忍,狡黠诡诈,把警方所有人员当做猴子耍。莱姆面对凶手命悬一线,萨克思面对凶手毫不畏惧。两位主角英雄形象的刻画深入骨髓,历历在目。莱姆的铁汉柔情以及萨克思的女侠风范被作者刻画的笔笔到位。就连萨克思面对群狗攻击的情节让读者体验得也是热血沸腾。

迪弗作品太适合影视化了,他的每个场景的描写都充满画面感。易中天老师评价《人骨拼图》电影一般,但原著非常好看。(易老师是迪弗粉呀)

美中不足的是这么优秀的作品居然遇到了一个糟糕的翻译和校对。同一个人名混乱不一致,还有直接上英文人名的,都不翻译了,错字更是屡屡出现,多字,少字。新星出版社的校对水准一向不高,机翻的可能性更大。这么明显的低级错误竟然视而不见,难道是翻译校对在看稿子时,被精彩的故事吸引,想急于知道结局,不管那么多了?虽说我对这些出版带来的文字错误不是特别计较吧,不过这还是翻译校对的态度问题吧。希望贵社有所改进。

《人骨拼图》作为下半年的第一本,已经被我列入了下半年推理榜单前五。《人骨拼图》远超他的《消失的人》。如果是《消失的人》让我认识了杰弗里•迪弗,那么《人骨拼图》就是让我膜拜作者了。不过,迪弗作品的厚度可想而知,所以还是要量力而行。下一本《第十二张牌》应该是我体验迪弗的最后一本了。确实体验迪弗作品耗时耗力,作者写得辛苦,读者体验也辛苦,容我消化一下。《第十二张牌》恐怕是要很长时间以后才会体验吧。

8.5分 杰作

一次酣畅淋漓的沉浸式体验

一部精彩至极赞不绝口的杰作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227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