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锌阳极的安装方式有哪些?
一、直接敷设法
适用场景:平面结构(如储罐底板、设备基础、大型钢结构平台)或管道水平段。操作要点:
表面处理:清除被保护结构表面的油污、锈蚀和涂层,确保金属基体裸露,增强导电性。
阳极铺设:将带状锌阳极平铺于结构表面,保持均匀间距(通常为阳极宽度的1-2倍),避免重叠或交叉。
固定方式:
导电胶粘贴:适用于干燥环境,通过导电胶实现阳极与结构的电气连接。
机械固定:使用不锈钢螺栓、铆钉或焊接将阳极固定于结构表面,确保长期稳定性。
电气连接:将阳极末端通过电缆与被保护结构的主阴极保护系统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优点:
安装简单,适用于大面积结构。
阳极与结构接触充分,电流分布均匀。
缺点:
对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凹凸不平表面需额外处理。
长期暴露于环境中可能因机械损伤或腐蚀导致固定点失效。
二、螺旋缠绕法
适用场景:圆柱形结构(如管道、套管、井管)或需要增强局部保护的区域。操作要点:
缠绕参数:根据管道直径确定缠绕螺距(通常为阳极宽度的1.5-3倍),确保阳极覆盖均匀且无重叠。
固定方式:
间隔点焊:在缠绕过程中每隔一定距离(如50-100cm)用不锈钢焊条将阳极点焊于管道表面。
专用卡箍:使用非金属卡箍(如玻璃钢)将阳极固定于管道,避免金属卡箍导致电位干扰。
端部处理:缠绕结束后,将阳极两端通过电缆与主阴极保护系统连接,并密封端部防止腐蚀介质侵入。
优点:
适应复杂管道布局,安装灵活。
阳极与管道接触面积大,保护效果均匀。
缺点:
缠绕过程需专业工具,施工效率较低。
点焊可能损伤管道涂层,需后续修复。
三、悬挂式安装法
适用场景:储罐内部、容器内壁或垂直管道(如立式储罐的进出料管)。操作要点:
支架设计:根据储罐尺寸和阳极长度,设计不锈钢或玻璃钢支架,确保阳极悬挂在储罐中心或靠近壁面。
阳极固定:将带状锌阳极通过螺栓或夹具固定于支架上,保持阳极与储罐壁的间距为阳极宽度的0.5-1倍。
电气连接:通过电缆将阳极与储罐底部的阴极保护系统连接,形成独立保护回路。
优点:
避免阳极与储罐底部沉积物接触,减少局部腐蚀风险。
便于后期维护和阳极更换。
缺点:
支架设计需考虑储罐内介质流动性,避免干扰正常生产。
安装成本较高,适用于高价值设备保护。
四、埋地敷设法
适用场景:埋地管道、地下储罐或土壤中的金属结构。操作要点:
沟槽开挖:沿管道两侧或单侧开挖沟槽,深度根据土壤电阻率和冻土层厚度确定(通常为0.5-1.5m)。
阳极铺设:将带状锌阳极平铺于沟槽底部,与管道保持平行且间距为管道直径的1-2倍。
回填材料:使用导电性良好的回填料(如焦炭粉、石墨粉)填充沟槽,降低阳极与土壤间的接触电阻。
电气连接:通过电缆将阳极与管道上的测试桩连接,形成保护回路。
优点:
适用于长距离埋地管道,保护范围广。
回填料可延长阳极使用寿命,减少土壤腐蚀影响。
缺点:
施工量大,需开挖沟槽,可能破坏现有设施。
回填料需定期检查,防止沉降或流失。
五、组合安装法
适用场景:复杂工程(如海洋平台、跨海桥梁)或需要多重保护的区域。操作要点:
分层保护:在储罐底部同时采用直接敷设法和悬挂式安装法,分别保护罐底和壁面。
区域隔离:对管道穿跨越段(如河流、公路)采用埋地敷设法,对普通段采用螺旋缠绕法,实现差异化保护。
混合阳极:将带状锌阳极与棒状、网状阳极组合使用,优化电流分布。
优点:
适应复杂工程需求,提高保护针对性。
通过阳极组合降低整体成本,提升保护效率。
缺点:
设计复杂,需专业工程师进行方案优化。
施工难度大,需协调多种安装工艺。
六、安装注意事项
环境匹配:根据土壤电阻率、介质成分(如氯离子含量)选择阳极型号(如ZR-1适用于高电阻率环境,ZR-2适用于潮湿土壤)。
电气测试:安装完成后,使用万用表测量阳极与被保护结构间的电阻,确保小于0.01Ω。
定期检测:通过电位测量(如近参比电极法)评估保护效果,及时调整阳极布局或更换失效阳极。
安全防护: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安装时,需使用防爆工具,并确保电气连接符合安全规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