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的分量

一句话的分量
文/赵元波
语言是有分量的,话不在多,一句话,可以要人一命,也可以救人一命。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白门楼上,一代枭雄吕布被曹操擒获,吕布向曹操求情,希望能免他一死。
曹操也有点犹豫不决,问计于一旁坐着的刘备该怎么处置吕布。刘备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丁建阳,也就是荆州刺史丁原,那是吕布的第一个干爹。董卓为了拉拢吕布,不惜金银珠宝加上赤兔马,就让吕布杀死了丁原,投靠了自己,并认自己做了干爹。
王允为了大汉的天下,给吕布、董卓父子俩献上美女貂蝉,来了个美人计,离间父子俩,为了貂蝉,吕布再一次动了杀机,杀死了董卓。
如此看来,吕布这种人,是典型的见利忘义的小人,在利益面前,什么也都不管,反复无常,连爹都敢杀,还有谁不敢杀的呢?
说了这些,刘备的意思很明确:这种小人,千万不能留,不是坑爹那么简单,是要杀爹的。
就刘备的这一句话,让曹操下定了决心:吕布这种人不能留,留下来就是养虎为患。
是为一句话要了人的一条命,一句话还能救人一条命。
北宋时期,乌台诗案爆发,宋神宗在给苏轼定罪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身陷囹圄的苏轼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王安石说了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哪里会有在国家兴盛、政治清明的时代去杀害有才能的人呢?)
就这么一句话,苏轼捡了一条命。
有些时候,说话事关生死,说话要慎重,不能乱说。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419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