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度茶园的突围之路

——山海茶径团队探访清怡茶园纪实

8月,山海茶径团队前往威海市环翠区姜家疃,对海拔109米的清怡茶园开展调研。该茶园以“走质不走量”为经营理念,服务高端客户,种植品种经筛选具备耐寒耐旱特性,适配威海气候,两位茶叶专业博士生在此进行土壤深耕研究,为高纬度茶叶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高纬度种植给茶园带来不少挑战,2018年的大旱和常年寒冷是主要难题。为此,茶园采用100%生物防治技术,全程使用有机肥、物理手段防虫,坚持手工采摘和传统手工电锅炒制,产量较低,大部分供自身消耗,剩余通过老顾客口口相传的对口经营模式销售,其他渠道占比极小,同时着力开发茶叶附加价值。

加工环节以传统手工电锅炒制为主,自动化程度低,加工品类以绿茶为主,这也是北方茶的常见选择;仓储方面通过恒温冰箱严格控制温湿度,保障茶叶品质;销售则以对口直销为主,客户群体稳定但范围较窄。

劳动力成本是茶园经营的一大压力,实习生月薪2500元,日常管理依赖本地农民,最多时需雇佣160余位临时用工,而“年轻人不喜欢茶叶”的现状,让产业传承面临隐忧。

在市场竞争中,威海茶与日照茶、崂山茶口感差距不大,品牌建设存在知名度低、包装同质化等问题。目前,茶园正尝试挖掘本土山海文化、渔家文化,与山东大学洽谈合作以融入茶品牌,同时开发了品茶、会议室使用、山间景观观赏等项目,开展采茶体验等文旅活动,研学基地已运营,特色茶村建设也在推进,通过茶旅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清怡茶园的实践,恰似北方茶产业的一个微观切片:它既承载着传统农业在高纬度环境中与自然对话的智慧,也暴露了小而美模式下的生存压力。从博士深耕土壤的技术探索,到茶旅融合的文化突围,再到对本地劳动力的吸纳,这片茶园的每一步尝试,都在回答一个更深层的命题——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传统产业如何守住根基、激活价值,让土地的馈赠既延续历史的温度,又生长出未来的可能。这不仅是清怡茶园的课题,更是无数类似的乡土产业在时代转型中需要书写的答案。

山海茶径团队

2025年8月6日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421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