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313|一起笑盐商
【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免费赠送会员请点击:风清不扬81】
这里其实有个细节,不知读者有没有注意。鲍廷玺是当时安庆王管家的女婿,后来王家女儿去世了,王家儿子做了典史;而季苇萧的老婆,应当是王管家那个典史儿子的女儿。对吧?现在季苇萧怎么又在扬州招亲?这是重婚吗,还是说招了个小妾?再看鲍廷玺进门时,季苇萧“吓了一跳”,是不是想起了当年牛浦郎看到石老鼠的情形?
鲍廷玺又问:“各位大爷尊姓?”季苇萧指着上首席坐的两位道:“这位是辛东之先生,这位是金寓刘先生,二位是扬州大名士。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绝妙,天下没有第三个。”听起来都是牛人,但想想季苇萧又结婚了,感觉有点不靠谱。
说着话,开始摆上饭来。辛金二位先生坐首席,鲍廷玺坐三席,还有几个人,都是尤家亲戚,单独坐了一桌。吃过饭,这些亲戚们同季苇萧到里面料理事务。外头鲍廷玺坐着,同那两位先生攀谈。注意了,这些聊天里,必定有作者想说的话。
只听辛先生道:“扬州这些有钱的盐呆子,其实可恶!就如河下兴盛旗冯家,他有十几万银子。他从徽州请了我出来,住了半年,我说你要为我的情,就一总送我二三千银子。他竟一毛不拔!我后来向人说:冯家他这银子该给我的。他将来死的时候,这十几万银子,一个钱也带不去,到阴司里是个穷鬼。阎王要盖‘森罗宝殿’,这四个字的匾,少不的是请我写,至少也得送我一万银子!我那时就把几千与他用用,也不可知!何必如此计较!’”说罢,笑了。
这段话是辛先生嘲笑冯盐商小气,换个角度,就是名士与盐商交往的目的主要是图钱。记得么,鲍廷玺刚刚去世的大哥,辛辛苦苦陪着领导走南闯北做师爷,一年一二千两的银子,那是辛苦钱,家庭都难得照顾上。这边辛先生作为名士,肯定不会做师爷的,开口就是二三千两。写个匾就想要一万两银子,虽然是吹牛,但显然是想说自己的润笔价位高。再想之前牛玉圃带着牛浦找万雪斋,还能图个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