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愿我们,不要被一叶障目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7期“叶”专题活动。
01
前两天跟朋友去龙华的红山美术馆参观了几个画展、包括吴冠中、戴泽、黄宾虹和徐累的展览,颇有收获。
在画展上看到了一些资讯:
旅行写生成为了20世纪的时尚,旅行经历成为画家履历上的亮点。
文人画家黄宾虹,一生南来北往,用双脚丈量着中华大地。所到之处,凡是名山大川,他都会登临,仔细观察,并用铅笔或毛笔勾勒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回去后再速写。正是旅行,让灵感不断在黄宾虹的大脑中生发。
已于2023年辞世的戴泽,曾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挥洒着“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壮志豪情。
已于2010年辞世、令人高山仰止的大画家吴冠中,曾背着画箱到处写生,天南地北浪迹江湖。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思考、探索绘画的相关问题,不仅积累了大量写生作品,也在锦绣山河中受到了许多的精神滋养,为后续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以前只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文人应该做的,而今才知道,作为画家,这也是其不断提升的必备要素。
原来,以前的自己,是一叶障目了。
02
在徐累的很多作品里,比如《达芬奇与中国龙》中,达芬奇描绘的风雷、火山和云烟,与宋朝的龙出现在一起;《鹊华异色图》中,东方的世外桃源与中世纪的人间乐园组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人类的乌托邦。
古典的《跃迁》中有一个“学渣”的故事。一个国内的穷学生想报考国外一个大牛导师的研究生,只是他平时学习不太努力,GPA也不高,在国内读的大学不算好。经过高人指点,他想出了一个妙招。
国外大牛导师刚出版了本新书,他买来看,可是看不懂。他便去找系主任请教。
之后,通过与系主任和大牛导师的不断沟通、借力,最后,他顺利申请到了大牛导师的研究生。
原来,做创造性的工作,不一定非得要自己全部创新;申请研究生,也不是非得一切靠自己。
一直只知道自己努力,从不开口向人求助的我,又何尝不是一叶障目呢?
03
她擅长社交,我喜欢独处。她不断走出去跟高人沟通,请教,她不停地看视频、听直播,快速刷新自己的认知。
而我,则经常待在家里,我经常阅读,从不同的作者的见解里,去探求我的答案。
我们会见面沟通,会电话聊天。我们一次次地碰撞,以期寻找到适合我们的道路。
我相信,在这茫茫人海中,还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走向何方,不知道到底该何去何从。
只是,唯有超越原有的边界,才能找到新生的力量;唯有超越原有的视野,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愿你,愿我,愿我们,都不要被一叶障目,而是勇敢地跳出当下的牢笼,去迎接人生中的每一个挑战,让生命绽放本该有的精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