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要“尽心”“尽力”“尽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为新时代新征程办好民生实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时时尽心、事事尽力、处处尽责”,切实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时尽心,校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坐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从“为人民服务”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解决群众穿衣吃饭问题”到“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常问“今天我为群众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群众是否满意?”从“牢骚话”里察民情,在“刺耳声”中听民意,于“吐槽点”里找方向,对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要时刻装在心里、抓在手上,用“一举一动皆系民”的时时尽心,守护“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民有所想我必有思,民有所需我必有为。
事事尽力,彰显“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底色。“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生之事无小大,群众诉求无难易,事事尽力,就是要以百分之百的用心回应每一份群众期盼。党员干部面对群众的“小事”时,不可因其琐碎而轻视,要以“吹毛求疵”的细致把好每一个环节,用“小题大做”的认真落实每一项细节,让“柴米油盐”的烦恼有人管、有人帮;面对群众的“难事”,不因其复杂而退缩,要以“啃硬骨头”的勇气直面矛盾焦点,用“钉钉子”的韧劲破解瓶颈制约,让“急难愁盼”的困境有人解、有人破;面对群众的“急事”,不因其紧急而慌乱,要以“分秒必争”的效率抢时间、赶进度,用“雷厉风行”的作风解燃眉、纾困境,让“火烧眉毛”的焦急有人应、有人办。不找借口、不打折扣,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实效,践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誓言,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处处尽责,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韧性。“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民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要当好主动落实民生举措的“践行者”,既统筹整体方案有序推进,又紧盯落实细节持续完善,确保政策原原本本惠及于民、不偏差不走样;在矛盾交织的“风口浪尖处”,党员干部要做主动破解治理难题的“攻坚手”,既要深挖根源解积弊,让历史遗留问题清仓见底,又要敏锐捕捉新动态,让突发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在服务群众的“前沿哨所里”,党员干部要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的“勤务员”,既要俯下身子办琐事,让“柴米油盐”的需求有人回应,又要集中精力解急难,不让百姓期盼落空、信任辜负。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对定下来的事一抓到底,对承诺过的事坚决兑现,以“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应”的担当作为诠释尽责初心,用“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执着坚守为群众筑起坚实的民生屏障,让信任在实干中积累、让幸福在坚守中升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