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回首处,处处是灵山——读《太白金星有点烦》有感

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拿《西游记》当框架,把太白金星当主角,重新讲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事。读着诙谐,细想却满是滋味——书里每个人的烦扰与选择,竟和我们教育现场的日常严丝合缝。不管是太白金星在天庭职场的周旋,还是百花羞的沉默与反抗,又或是吴刚砍树的重复与坚守,都能照见教师工作的困境与智慧。

太白金星--在多方需求里找平衡,为懂学生铺好路

《西游记》里的太白金星,是玉帝身边招安孙悟空的老神仙;这本书里,他成了启明殿殿主,是个实打实的“天庭打工人”。主线就是他和观音一起给唐僧护法——天庭是道门,灵山是释门,两边各有算盘,他夹在中间,既不能得罪天庭,也不能惹恼灵山,活脱脱是职场里的普通人。

书里有句话说得实在:“领会意图是前提。天帝想干大事,嘴上却不会明说,总用些职场套话绕弯子,能不能琢磨透、办到位,全看做事的人本事。” 很多事没法挑明,悟透了就成事,悟不透就得自己担责。太白金星被卷进取经的事里,忙前忙后左右为难,可他凭着本事和情商,不光摸准了上级的心思,跟观音等人相处也不卑不亢,还顾全了不少人情往来,真是职场里的好榜样。

看到他在天庭、灵山之间协调,既要“摸准领导想法”,又要“平衡各方利益”,我立马想起班主任的日常——这不就是我们在学校要求、家长期待、学生需求之间找平衡的样子吗?去年组织研学,我既要守着学校的安全规矩,又要顾着学生想 “探索新鲜事”的心思,还得耐着性子跟家长解释 “活动有啥用”。那段日子的难,和太白金星夹在两边的窘迫,一模一样。

太白金星能把困难都解决,关键在他 “守着规矩也留余地,有约束也找机会” 的智慧。这不止是职场道理,更是和学生相处的准则——只有先平衡好各方需求,尤其是多想想弱势一方的真实想法,才能慢慢“看懂”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

百花羞与学生--看懂藏在沉默里的勇气,才是教育的力量

正因为太白金星“留一分善念”的做事原则,我格外留意书里的百花羞。她前世是天庭的侍香玉女,被西方七宿的奎木狼反复骚扰,奎木狼还硬说两人有私情。她受不了逃下凡,成了宝象国公主,可奎木狼又变成黄袍怪,把她掳到波月洞关了几十年,还生了两个孩子。外人都觉得他俩是恩爱夫妻,没人知道她的苦。

百花羞前后两次遭难,境遇让人疼。可这事牵扯太多人,要么没人想管,要么想管也管不了。好在观音看到了她写给唐僧的求救信,看懂了她心里的不情愿。就算救她不容易,观音也没放弃,还跟太白金星说:“我以女相在东土救人,要是连个被拐的女子都救不出来,以后谁还信我?” 这话里满是救苦救难的决心。

这份 “被困住的沉默”,和我班上那些孩子太像了——有的因为家里出事,有的因为跟同学处不好,把心关起来不愿说话。我想起班上一个女生,文笔特别好,却从来不在课堂上发言。直到读她周记里写 “爸妈分开后,我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我才懂她沉默背后的孤单。这就像百花羞藏起来的 “求救信号”,得像观音那样,用细心和耐心才能捕捉到。

百花羞没像有些受害者那样,对加害者产生感情甚至帮着对方——也就是人们说的“斯德哥尔摩症”。她一直很清醒,从没放弃逃出去。就算奎木狼能让她不愁吃穿,就算有了两个孩子,她也没动摇。最后她回到宝象国和父母团聚,两个孩子也被送到南极仙翁那里做童子。

后来教《玩偶之家》,我突然发现,百花羞的“反抗”和娜拉的“出走”,虽隔了千百年,却有着一样的觉醒——都在压抑里找回自己,打破别人给的 “定义”。之前班上有个女生,因为家长让她选理科,天天焦虑得睡不着。家长说“学文科没前途”,可她偷偷在笔记本上写满了“不”。她还在笔记里说:“娜拉‘砰地关上门’的勇气,百花羞不顺着奎木狼的清醒,都给了我劲儿,我要选自己喜欢的。”最后她凭着坚持说通了家长,还在语文课上分享了自己的“觉醒”。这才是教育该传递的:每个人都有选自己路的自由,不该被别人定规矩。而我们能“看懂”学生的真实想法,正源于从太白金星身上学来的 “善念” 和 “耐心”。

吴刚砍树--在重复里找意义,让教育的温度传下去

书里吴刚砍树的情节,越想越有道理。太白金星曾跟吴刚说:“你砍这树有啥意义?树还是老样子,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觉得自己砍树的本事大,到头来连道缝都没留下。”吴刚挠挠头想了想说:“好像是没什么意义。不过……”他拎起斧子,“哪个人不是这样呢?”

吴刚这话,让我想起书里五百年前的悟空。他替玉帝外甥背了锅,一气之下大闹天宫,最后被佛祖压着。后来跟着取经,他早看出这就是场戏,可没法拒绝 —— 为了保护花果山的猴子,只能自己扛下所有委屈。还有六耳猕猴,本来凭着努力能拜菩提祖师为师,名额却被别人占了。他一次次找天庭申诉,找太白金星要公道,可没人好好回应他。最后他想为自己的身份讨个说法,拼尽全力袭击大圣、袭击佛祖,结果被乱棍打死,还被扣上 “悟空心魔” 的帽子,冤屈到死都没说清。

三界里到处有麻烦,可太白金星、观音、悟空,还是守着那份善良。书的结尾,观音为了给百花羞主持公道,不惜得罪昴日星官和奎木狼;孙悟空成佛后,肉体脱离金身,还要去找六耳猕猴的残魄,想还他一段因果;太白金星也留下一缕凡念,变成了大唐的诗人李白。

吴刚砍树时,慢慢砍出了特别的裂纹——每道裂纹都不一样,他从这里找到了乐趣,这就是他找的意义。悟空、六耳猕猴、观音、太白金星,也在自己的人生里 “砍出了独特的裂纹”。我们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跟学生谈心,工作看着重复又琐碎,也该像吴刚那样,砍出属于自己的“裂纹”。

去年教师节,毕业的小张寄来一张贺卡,上面写:“老师,您以前说‘重复的努力总会留下痕迹’,现在我才明白,那些掉在书桌下的笔芯、堆在抽屉里的草稿纸,都是我为梦想刻下的‘裂纹’。”这时我才懂:我们在课堂上说的每句鼓励、做的每次引导,都是帮学生看懂“重复”的价值。那些看着不起眼的“笔芯”和“草稿纸”,最后都会变成他们对抗迷茫、朝着目标走的印记。

我们总有烦忧,可也有自己的选择和意义。就算在难的时候,也得守着心里的善良和勇气。我们做老师的,“取经路”就是三尺讲台:像太白金星那样,在学校、家长、学生的需求之间,守住“教好人”的初心;像关注百花羞那样,从细节里看到每个学生的特别;像吴刚砍树那样,在重复的工作里守着教育的温度。

就像《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说的:“踏上取经路,比到灵山更重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行者,背着自己的使命走在“取经路”上。教育路上或许有九九八十一难,有各种各样的烦扰和挑战,可我们还是要走下去。路上守着真心,保持善良,回头看时就会发现 —— 每一步走过的地方,都是 “灵山”。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2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