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产品成本5块,为何不敢卖100?——新时代品牌营销的胜负手已变
在上海一家商场的“快乐礼品屋”里,印着俏皮话的挂件、配色大胆的毛绒玩具正在被年轻人抢购。店长道出了真相:能“直击内心”、带来快乐和陪伴感的产品,卖得最好。
与此同时,《2025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发布了一组震撼数据:56.3% 的年轻人明确选择“为情绪价值买单”,增速高达16.2%。评论区总有质疑:“成本5块,卖100,这是割韭菜!”
但作为企业,我们绝不能陷入这种认知误区。市场的信号已经无比清晰:消费者正在用钱包为情绪投票,而你的品牌,是否准备好了这张价值百万的入场券?
一、重新定义价值:消费者买的不是产品,是“情绪解决方案”
我们必须彻底扭转一个传统观念:定价的依据,早已不是成本,而是你为消费者创造的心理价值。
案例启示:依云矿泉水——它的广告从未强调水源,而是展示一人喝水,镜中变回孩童。它卖的是“水”吗?不,它卖的是“青春与纯真”的情绪幻想。这正是它在高端场所成为标配的原因。
案例启示:奢侈品——一个万元的包,皮质成本仅占极小部分。那额外的溢价是什么?是那个Logo带来的自信、是被阶层认可的归属感。消费者心甘情愿为这份“社交价值”支付高昂费用。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而现实的真相:产品的使用功能,正在沦为情绪的“载体”。 你的产品是毛绒玩具还是香薰,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减压伴侣”,还是一个“氛围营造师”。Z世代购买的不是实物,是一次心灵的“即时按摩”。
二、企业的行动指南:如何将“情绪价值”打造成你的核心溢价能力?
面对这片蓝海,企业不能只做旁观者,必须成为构建者。以下是三个可执行的核心策略:
1. 品牌故事化:从“卖东西”转向“经营一种感受”别再罗列产品参数。你的品牌故事,是否能让用户产生“这就是我”的强烈共鸣?
实践路径: 为品牌注入鲜明的人格与情感。比如,将一个解压玩具的品牌定位为“都市成年人的随身出气筒”,将一款香薰定义为“深夜加班后的独处仪式”。让产品成为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朋友”。
2. 产品符号化: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传播的视觉锤情绪需要被看见、被分享。你的产品设计本身,是否自带了“社交货币”属性?
实践路径: 学习“多巴胺配色”和“文字梗”的爆火逻辑。打造具有极高辨识度的视觉符号(如独特的造型、治愈的配色、直击人心的文案),让用户拿到产品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好看了,必须发个朋友圈”。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3. 体验仪式化:在每一个触点,埋下情绪的种子情绪价值存在于用户与品牌接触的全流程。开箱、使用、售后……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情绪投资的机会。
实践路径: 设计有惊喜感的“开箱体验”;编写有陪伴感的“产品使用指南”;在售后关怀中附上一句温暖的祝福。让消费者感觉到,他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个物件,更是一段被认真对待的美好关系。
三、决胜未来:会讲故事的企业,终将赢得市场
商业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当基础功能被极大满足后,竞争的胜负手就转向了心理战场。企业最大的成本,不再是原材料,而是“与消费者情感连接缺失的成本”。
所以,请不要再问“我的产品成本5块,怎么卖到100?”。而要问自己:“我该如何为我的产品,注入那值95元的、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答案是:忘掉成本,聚焦情绪。学会讲故事,为品牌注入灵魂。 因为未来,最伟大的品牌,将是消费者心灵的“必需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