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鼓舞队
铿锵的鼓点划破乡野晴空,十几位大妈身着绣满牡丹的艳红舞服,腰间腰鼓随动作轻颤,农村鼓舞队的表演便在欢呼声中拉开序幕。这是如今乡间喜事最鲜活的风景,没有专业舞团的规整套路,却凭着满溢的烟火气,把寻常日子的欢喜敲得震天响。
不同于往昔鼓乐队的吹拉弹唱、舞狮队的程式化表演,大妈们的鼓舞队自有一番随性与灵动。鼓点时而密集如骤雨,时而轻快似流泉,舞步是自编自排的,有广场舞的舒展,有秧歌的俏皮,偶尔还夹杂着田间劳作的质朴姿态。最让人喝彩的是彩扇拼字环节,随着队形变换,“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好日子” 等讨喜字样次第展开,红扇黄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引得围观村民掌声雷动,连孩童都跟着鼓点蹦跳欢呼。
一场表演足有一个多小时,鼓点从开场持续到散场,大妈们全程精神抖擞,没人肯停下歇脚。旁边替补的王大妈笑着说:“累归累,听到大伙的叫好声,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她们中有种庄稼的能手,有照看孙辈的奶奶,平日里围着灶台、田埂转,唯有拿起鼓槌、挥动彩扇时,才重拾了藏在心底的热爱。为了让节目新鲜,她们对着手机视频学舞步,凑在灯下琢磨队形,彩扇上的亮片都是你一针我一线缝上去的。
2800 元一场的出场费,大妈们从没想着私分。这笔钱成了队伍的 “集体家底”:添置新鼓面、定做统一服装、购买化妆用品,余下的便凑着去周边景区旅游,或是表演结束后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图啥?就图个姐妹相聚的乐呵,给乡里乡亲添点喜庆,再加上咱就喜欢表演、爱凑热闹。” 队长李阿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她们不为名利,只为在平淡生活中寻得一份热爱,在邻里喜事中传递一份真诚。
比起过去的鼓乐队、舞狮队,鼓舞队少了些距离感,多了些烟火气。鼓点里敲的是丰收的喜悦,舞步里跳的是日子的红火,彩扇上拼的是最朴素的祝福。当《好运来》的旋律响起,大妈们围着新人翩翩起舞,鼓点震得空气都发烫。这热闹不只是仪式的装点,更是乡村生活的生动写照 —— 日子越过越富足,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愈发丰盈。
表演结束,大妈们收起鼓槌、叠好彩扇,脸上的笑容却未散去。她们带着满身疲惫,揣着满心欢喜,相约着下次排练的时间。乡村的喜事还在继续,这些跳动的鼓点、翻飞的彩扇,不仅装点了一场场喜庆,更敲出了新时代农村的精气神。这鼓点里,藏着乡亲们对好日子的珍惜,对生活的热望,让乡野间的每一场喜事,都有了最滚烫的温度。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