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乌冬面的偶遇

一根乌冬面的偶遇

这是一个人算不如天算的一天。原本打算探索完伏见稻荷大社的第二天,就去二条城的京都御所参观。没想到事前没有做好功课。结果白来一趟。原来进入京都御所参观,是需要事先带着护照排队预约了。之后才能够在预约好的那一天才过来参观。而且人数有限。我们只能围绕着御所附近散步。G先生的性格就是一如既往的随性与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而我的心情却完全被扫入阴霾。这一次的旅程我带了自己的手机与旧的单反相机。因为不懂得设置,全程的颜色是墨绿色与阴天的感觉。幸好有手机后候补上所拍摄一部分的照片为资料。为了争取时间,我立即安排了转换战场。到北野天满宫去参观。因为那里附近有我想带他们两去品尝的一本乌冬面。

北野指的是京都府上京区和北区周边地区,也是作为学问之神而闻名的菅原道真供奉的北野天满宫附近。一直以来没有分东南西北方向感的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是人肉导航,就没有需要去分辨这些方向的重要性存在。在自己的家乡小小的岛屿国家,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路线。后来,搬到国外居住的那一段时间里,我终于领悟到世界是如此的广大。东南西北的方向确实是非常的重要。在北野天满宫前的十字路口的南边,有一座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古老建筑。这座建了四百年的联排别墅是卖手工乌冬面和信乐烧的“田原屋”的店铺。因为这家乌冬面的特色,我觉得值得带G先生与峰儿去品尝一次。

田原屋是江户时代的享保年间,也就是一七一六至一七三六年所创业的老店。或许这些年份并不重要。但,想到可以品尝到从十七世纪流传下来的乌冬面。还是值得一试的。田原屋创造的“一根乌冬面”从当时开始就非常著名。据说当时的店主就是用天秤棒扛着,装着又粗又长的一根乌冬面的重箱,在街上到处卖。店主曾经在皇族担任住持的门迹寺院·仁和寺也出入。当时使用的螺鈿工艺重箱至今仍然保存在店里。战后乌冬面的材料变得很难买到。一度关门暂时歇业。终于在一九九六年复活了。现在成为了北野天满宫的参拜者陆续光顾的人气店。

第十五代店主在重新开店时,为了复活曾经的名物而发明了现在的一本乌冬面。一本乌冬面被命名为“名物田原屋乌冬面”。宽和厚都是一公分的两根超粗乌冬面。一本乌冬是指京都府北野的发源地,又粗又长的乌冬面。普通的乌冬面最多煮十分钟左右吧。而一本乌冬面,可以说是花了六十分钟煮的,正是费时费力的乌冬面。表面滑溜溜的,口感糯糯的,咀嚼长面条吃是最大的特征。在清淡的鲣鱼汤汁中,加上土生姜的点缀,可以享受到高雅的味道。田原屋的网站有分享,他们是如何先用二十至二十五分钟把面先煮了半熟后,立刻浸泡在冷水中处理。以此来保留住面条的弹性口感。等客人下单之后,又可以不花太长的时间把手工面条煮好。

十几年前的一本乌冬面餐厅,也没有现在那么热闹火红吧。我们抵达的时候,餐厅里空无一人。店里的服务员递上了菜单就走进厨房里忙碌。为了满足三个人的口味,我们点了套餐。套餐里有著名的一本乌冬面。还有G先生想吃的亲子丼。另外一份套餐有一小碗的米饭与一碗热乌冬面。确实是超出我们能够吃完的分量。因为当时的我,还无法预算峰儿的食量。饭后有G先生的黑咖啡。我与峰儿分享冰淇淋丸子甜点。午饭后,久坐并不太好。是时候站起来,好好的让肚子里的食物消化一下。

当我们走到北野天满宫门口的时候,只见一整排的出租车在等候着乘客上车。大部分的神社佛阁都位于车站和公交车站的旁边,便利性也很高。但,周遭是非常的安静与人群稀少。我依然记得二零一七年,第二次回到北野天满宫的时候。那一天正好是有跳蚤市场,所以一路上的交通特别堵塞与人群拥挤。在天满宫的旁边,还有被称为京都最古老的花街的上七轩。老字号的豆腐店、洛中唯一的酿酒店、门前的日式点心店,甚至是老字号的法式面包店等等。等下一篇的文章里,再与大家分享周边附近小趣味的老字号商铺与北野的历史变迁的情怀。此时,我才发现只有当地人才知道,什么时候去北野天满宫,才是最热闹的时刻与季节。

未完成的承久本

北野天满宫自菅公去世以来,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另外,与以朝廷为首的公家、武家、町众、以及佛教等相互联系,编织着复杂而有魅力的历史。在北野天满宫的传说中,与菅公相关的各种历史,那简直就是说不完。从北野天满宫里的《天神的吉祥画卷》就描绘了天神菅原道真公(菅公)的一生,以及死后被北野天满宫供奉为神的各种轶事与传说。从中世纪开始,被讲述和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其中很遗憾虽有未完成的作品。但最大最古老的大作,就是日本的教科书中熟悉的,这本被称为《北野天神吉祥画卷 承久本》的画卷。

“北野天神吉祥绘卷 承久本”十三世纪的国宝,是能够被称为谜团很多的国宝。承久本,至少在承久年间成立,所以被称为镰仓时代的画卷。普通画卷中料纸是横向继承的。而承久本的料纸是竖着继承的,纵向超过五十厘米的大画面,加上动感的笔触画是压轴。故事以突然某一天幼儿显现的菅公,出现在父亲面前的场面开始。文武双道的青年时期,得到天皇的信任,成为人臣的壮年时期等,菅公作为人的伟业被称赞。接着,由于藤原时平的讒言,不经意间被流放到大宰府的晚年场景。菅公在左迁的太宰府手里拿着恩赐的衣服流泪的场面。之后,在遗憾中在大宰府去世,缘于诅咒也描绘了藤原时平和醍醐天皇,当时遭遇灾难的场面。

延喜九年,九零九年藤原时平病逝,享年三十九岁,前后在首都接二连三的灾害、异变,不仅是参与菅公晚年悲剧的为政者,在附近的平安京居民中也被认为是菅公灵的诅咒。其中延长八年,九三零年六月二十六日,宫中清凉殿发生雷击,臣下数人伤亡。伴随着涌起的乌云,雷神降临清凉殿的场面。被风吹得鼓鼓的贵族们被吹到了空中。为了让僧人抱在怀里,蜷缩着头的好像是醍醐天皇。在楼层下,不知是哭还是在笑,关心御殿内部的武士们。

也有人试图抓住游牧民来对抗,但很快就被踢死了。确实在大画面上很有魄力,雷声落下,用鲜艳的朱红色装饰的火焰在纸上纵横舞动。可怕的地狱鬼和怪异的野兽指责人们。火焰升起,御殿的贵族们也充满火焰,被遮住脸的人,失去意识的人,蹲下的人,想逃跑的人等。此外,还有从栏杆上掉下来的人,还没戴好乌帽子就逃跑的人等。讽刺的是,在诸卿们聚在一起协商干魃对策的事情中,大纳言藤原清贯、右中弁希世等几名廷臣死伤。众人认为这是菅公“雷神”化契机的事件。随后,醍醐天皇也病卧在床榻上,三个月后去世。

或许最著名的“清凉殿落雷(时平拔刀)”的段落,是成为雷神的菅公试图,对给自己下达无罪的藤原时平下天誅的场面。这一幅画对后来的俵屋宗达、尾形光琳、酒井抱一等,琳派的风神雷神图屏风有很大影响。更让人感到神秘的是,在吉祥绘卷中应该是最重要的创建由来和利益的故事等,不知为何没有上色,而是用线条描画的图画而已。这也被认为是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完成。

明治十五年(一八八二年),访问北野天满宫的东方美术史家欧内斯特·费诺罗萨亲眼看到了北野天神吉祥画卷(承久本),将感动写成文章。那里写着“这个画卷,就像但丁的诗在欧洲文学中一样,是全世界美术上最珍贵的东西,希世的宝物”的赞美。让人联想到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炼狱篇的卷七的开头,描绘了日藏上人与鬼神一起拜访掉入地狱的醍醐天皇的场面。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地狱(八大地狱)的情景,卷八中描绘了继八大地狱之后的最后一个地狱——无间无健地狱(也叫阿鼻阿比地狱)的非常新颖的画卷。承久本,因为是未完成的大作,所以没有被描绘在那里。从中世纪到近世,以土佐光信和土佐光起为首,由各种各样的人描绘的北野天神吉祥画卷。

在描绘了菅公的一生和天神信仰的成立以及北野天满宫的创建的《北野天神吉祥画卷》中,描绘了菅公登上天拜山向天诉说无辜的样子。上天回应了那个祈祷,承认了菅公的清白,降下了作为神的御名“天满大自在天神”。作为史实,永延元年(九八七年)被一条天皇赐予“北野天满大自在天神”的御神号。历代天皇、亲王、大名方挥毫的御神号,在北野天满宫被大量供奉。

*干魃 :洪水与干旱的意思。

武士道与宝刀

一般人们常说“刀剑”。但刀和剑的形态不同,是不同的东西。刀是单刃的,剑是双刃的。刀和剑统称为刀剑。日本使用的刀剑起源于中国。古代中国春秋时代,以吴和越等地区为中心,首先使用双刃剑作为武器。之后,单刃刀代替剑主要在战场上使用。与此同时,剑被用作宗教礼仪的祭器。此时,作为武器的刀和作为祭器的剑被划分了。一言以蔽之,日本刀根据时代、形状、刀匠的生产地、使用目的等,分为各种种类。其基本是时代区分,可以分为上古刀、古刀、新刀(前期‧后期)、新刀也就是现代刀。

在日本公元前三世纪左右,铁和青铜几乎同时传入。但是,当时的日本没有炼铁技术,铁器是进口的。因此,弥生时代没有制铁,似乎是定论。但是,弥生时代中期以后,石器迅速消失,铁器在全国普及,弥生时代后期的小丸遗迹,在广岛县三原市,被认为是制铁遗迹。弥生时代,已经有玻璃制作技术。从这些方面来看,今后炼铁的历史可能会被修正。另外,从遗迹的发掘调查等来看,从现状来看,五世纪就开始制铁了。

这种包含刀剑的金属文明传入日本列岛,准确性的来说,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末,弥生时代初期。从一开始和中国一样,作为祭器主要使用剑,作为武器主要使用单刃刀。这种具有“弯曲”和“鎬”的日本原创刀,与之前从中国传入的直刀区分开来称为日本刀。据说这把日本刀大约是在平安时代中期左右完成的。在此之前,直刀的技术,与其说是斩,不如说是刺杀或击杀之类的技术,但人们认为这是由于“弯曲”和“鎬”而发展了斩击技术。

古坟时代以前在日本也开始制作刀,进入古坟时代后,制铁技术也传到了日本。这种制铁技术是制作日本刀时最重要的工序“塔塔拉制铁”的基础。这时候的刀是双刃没有翘曲,刀柄也是连刃的铁制,刀刃的横截面是简单的三角形。在这个时代的刀中,特别有名的是三种神器之一的“草薙剑”cǎo zhì jiàn也称之为天丛云剑。草薙剑是七一二年,和铜五年编纂的《古事记》中首次记载的神剑,现在作为“热田神宫”爱知县名古屋市的神体供奉。另一方面,四世纪左右从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的“七支刀”,从两刃的刀身左右开始,六根枝刃交错地分叉而成。因此,人们认为七支刀不是作为武器,而是用于礼仪。现在作为“石上神宫”在奈良县天理市的神体供奉着。

现在作为世界级的工艺、美术品而闻名的日本刀诞生的契机是被称为“塔塔拉制铁”的日本自古以来的制铁法。蹈鞴原本是“大风箱”的意思,是熔化金属时,为了提高炉子温度而吹风的工具。语言本身似乎非常古老,据说是使用动物皮和木板的脚踏式吹风的工具。而“塔塔拉制铁”的特点是,原料使用含铁量高的砂铁,通过木炭的燃烧热还原砂铁。进入中世纪后,使用了“克拉压法”,直接制铁法,“铸铁压法”这两种方法。

“上古刀”是指平安时代(中期)以前制作的刀。从大陆传到日本的刀剑是在公元前,当时的是青铜制的直刀。刀本身也很重,与其说是“砍”,不如说是以“击打”的形式与敌人战斗。到了古坟时代,铁制刀剑开始被制造出来,“平造”刀身两面都是平的“切刃造”。“鎬”刀刃和峰,“刀背”之间贯穿刀身的棱线和峰之间很宽,刀刃的肉坡度陡峭的东西被称为,无论是“锻造”还是“刀纹”,都是朴素的直刀。“锻造”是指打铁(金属),使形状变强。它的根源很悠久,被认为是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锻造金、银和铜,以及制作装饰品、武器和祭祀用具。据说铁出现在大约公元前三千年前,众说纷纭。最初使用陨铁,作为陨石从地球外飞来的东西,后来开始冶炼铁矿石。

另外,在古坟时代后期,还出现了用金或银装饰刀柄的刀剑。与其说是实用的武器,不如说是装饰品,也成为权贵和豪族财富的象征。另外,为了祈求武运长久,在神社等地方供奉、供奉的情况也很多。顺便说一下,刀剑也是皇室代代相传的三种神器,八咫镜‧天丛云剑,别名:草薙剑,八尺琼勾玉之一。

进入平安时代中期以后,随着武士们的登场,需要更适合实践的刀。出现了可以说是现在日本刀的根源的刀。平安时代初期,由于坂上田村麻吕对虾夷进行了征讨。当时武士的战法以骑马战为主。因此,在马背上可以快速拔刀的刀身上有翘曲的刀被制作出来。虾夷使用的,模仿刀柄弯曲的刀剑“蕨手刀”的形状的刀被制作出来。蕨手刀比大和政权使用的直刀更专门用于砍刀,被认为对马背上的战斗更有利。

平安时代中期,形状一点一点地变化,被称为日本刀的根源。接近刀柄的刀身弯曲形状的“拔毛型太刀”登场。拔毛型太刀迅速普及,作为天皇亲卫队“卫府官人”的正式武具被采用。之后的刀被称为日本刀,而且之前被称为的刀的称呼也从“大刀”变成了“太刀”。现在被称为“日本刀”,是在从公家社会向武家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根据时代的要求而成立的。

平安时代中期制作刀的著名日本刀,据说是山城国,现在的京都府的“天堂”(天国)制作刀的“小乌丸”。天堂是被称为“日本刀之祖”的大和国,也就是现在的奈良县的刀匠。小乌丸是从以刺突为目的的直刀,到以斩撃为目的的湾刀的过渡期制作的日本刀。虽然腰翘很强,但锋的切尖是双刃造的。刺伤和斩击双方都可以,进行了特征性的构造。

到了平安时代后期,以平氏和源氏为首的武家势力崛起,发生了大规模的战斗,日本刀进一步发展。由于日本刀的需求增加,刀匠们开始在适合制作刀的地区设立工作室,日本刀上可以看到每个地方的作风。“出现了被称为五箇传的著名日本刀流派,从各地的刀匠那里代代相传出优秀的传法。

在那之后,日本刀的刀纹和地铁等技术、长度、重量、翘曲等形状,随着刀匠们的技艺、作风、战法的变化等而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地铁指的并不是普罗大众的交通工具。而是鉴赏日本刀非常重要的一点。地铁是指“折返锻炼”产生的“锻肌”。响应时代要求的日本刀,长期以来不仅作为武士的灵魂作为武具的意义,还具有精神意义,一直传承至今。虽然,只是略略带过了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来记录下关于日本刀的缩简版的历史故事。同时,自己也学习到了关于这一方面的知识。

在北野天满宫,现在约有一百把刀剑作为宝刀供奉着。祭神菅原道真公,简称菅公。现在作为学问之神而闻名。其实菅公在武术方面也是优秀的人物。承久本的《北野天神缘起画卷》中,不仅画了菅公的样子,还画了菅公拉弓的样子。菅公在平安时代因神谕被安置在北野之后,不仅受到以皇室和藤原摄关家为首的贵族,还受到室町幕府的足利家和建造现在御本殿的丰臣家等众多武士们的崇敬。

因此,在北野天满宫也供奉了很多刀剑。以加贺百万石而闻名的前田家,以自己的祖先为菅原家,给予了特别坚定的信仰。菅公去世后每五十年举行一次的万灯节时,一定会奉上一击一击的大刀,它们至今仍被珍藏着。讲述武门信仰的这些刀剑,雕刻着“渡唐天神像”的短刀,身幅突出又宽又厚实的堂堂正正的脇差,巴和绘形、安静形状的长刀,以沸腾的刀纹为特征的刀(兼常)等形状和用途各不相同,简直呈现出百花缭乱的面貌。

太刀的神话

另外,根据《太平记》,这把太刀,之后经过源赖朝等源氏数人的手,也曾落入新田义贞的手中,接着将讨伐义贞的斯波高经传到大崎斯波家。正平十一年,也就是一三五六年,斯波(最上真神)兼赖金依入部山形时随行,之后在后代最上家,代代作为家宝收藏。元和八年(一六二二年)最上家发生了改易事件,近江大森藩五千石没落。但那时鬼切丸也被珍藏了。据乡土史家川崎浩良说,参勤交替时,鬼切丸也一起往返江户与大森之间。途中,鬼切丸的名声非常惊人。

贞观十五年,八七三年,清和天皇的第六皇子贞纯亲王的儿子六孙王经基,第六王子之子意降为臣籍,姓“源”。由此产生“源氏”。“平氏”在源氏十六年后的宽平元年,八八九年,从桓武天皇→葛原亲王→高见王的儿子高望王降为臣籍,成为始祖。源氏经基的嫡子多田的满仲,从皇帝那里得到了,应该守护天下的诏令,首先寻求好剑。出处“平家物语”(剑之卷‧下)。“太平记”。

因此,从筑前国御笠郡邀请了铁匠高手,让源氏的氏神宇佐八幡参寭祈愿后上京,历时六十天锻炼了最好的铁,制作了两尺七寸的剑试探罪人。一甩,连一毛胡子都剪不掉,所以取名为“胡子剪”,其他因为刮到膝盖,所以取名为“膝丸”。但是这两把剑后来也多次改名,实物和传承有差异。源满仲从九一二年至九九七年,住在摄津的多田,自称多田满仲。历任摄津、武藏、伊予、美浓、信浓、下野、陆奥的守,还担任镇守府将军,组建了在地的武士团,为摄关家服务。守护天下不屈不下的草木是被称为“中里凯里”的栋梁般的人物。

之后,膝丸、髭切的两把剑平安无事地传给了满仲的嫡子·赖光。那个时候,赖光的郎党渡边纲接到命令出去使。因为夜深了,所以当之无愧的勇赖光也深思熟虑,借给了他“剪胡子”。但此时的京之都出现了名为“宇治之桥姬”的女鬼,接连出现让人感到害怕。到了日暮时分,京都的大路上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完成了赖光吩咐的差事的纲骑着马回家的路上。但接近堀川的时候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周围没有人影,安静得令人毛骨悚然。

过了一会儿,绳子接近了横跨堀川的一条回桥。除了马的脚步声以外,能听到的只有堀川流过的水声和风的声音......突然,“那个......”身后传来了瘦弱的女人的声音。纲慌慌张张地停下马,回头看向那个声音。那里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子。纲一边盯着女子的脸,一边想着,晚上年轻的女子一个人在这种地方......?一边觉得不可思议。

女子用细细的声音说“我想去五条。但是太阳落山了,我害怕了......。如果不给您添麻烦的话,可以让我一起吗?”拜托了纲。觉得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的纲,决定把女子放在马背上,送走。虽然,纲感觉到身后的女子有什么不祥的东西。但正向五条前进时,女子又用细细的声音向他搭话。“不好意思,可以送我到五条前面的洛外吗?”纲认为年轻女子晚上前往洛外?觉得很奇怪,回头看了看。

于是,女子突然,嘴巴连左右耳朵都裂开了,眼珠子跳了出来。看着就变成了丑陋的鬼的样子。此时,纲抓住绳子的头飞向空中。虽然有那么一瞬间纲很慌张。但不愧是以豪胆著称的武者,立刻冷静下来,拔出赖光拿着的太刀·髭切。一刀两断地将鬼的双臂漂亮地砍掉了。鬼发出响彻整个城市的尖叫声,直接逃到了云中。绳子就这样掉了下来,但很幸运地掉到了北野天满宫的回廊的屋顶上,躲过了难关。

后来,纲把砍掉的鬼的手臂给赖光看。赖光被那手臂吓到了,向阴阳师安倍晴明咨询了。晴明说:“鬼一定会来拿回手臂的。从今天开始七天关在屋子里。任何人都不能进去。纲接到了指示。在此期间,晴明也继续阅读封印鬼的仁王经。过了六天,是第七天晚上的事。在摄津国的纲的养母突然问纲来了。纲告诉了养母这一件事情,想让老人家回去。但是年迈的养母说“明明是特意来看你的,还让我回去。你是这样对待养育你长大的老人家吗?真是令人惋惜的事情啊!”悲伤道。

纲被说了而感到很为难,无奈地决定让养母进入宅邸。养母一进屋,就说想看看被绳子砍掉的鬼的手臂。纲从箱子里拿出鬼的手臂,递给养母,她目不褴地看着鬼的手臂。于是,养母突然变成了丑陋的鬼的样子。然后,鬼抱着胳膊,留下刺耳的笑声从屋子里跑出来,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

据说这个鬼是居住在丹波国大江山的鬼头领,酒呑童子(しゅてんどうじ)的弟子“茨木童子(いばらぎどうじ)”。但是,也有人说法是,因为恋爱的嫉妒而疯狂的公卿的女儿,在宇治川泡了二十一天,变成了像鬼一样丑陋的“桥姬”。结果,纲的手臂被鬼带走了,虽然没能阻止,但从勇敢战斗的豪杰姿态开始,纲的名字广为人知,太刀的“髭切”也因为砍掉了鬼的手臂而被称为“鬼切”。

之后,“鬼切”在镰仓幕府成立后,成为将军家的宝刀。镰仓幕府灭亡后,一代又传下一代的传承下去。最后,是由斯波氏的后代出羽的战国大名·最上氏继承。到了明治不知为何又出现在当铺。现在的滋贺县知事的滋贺县令的笼手田安定买回来,再次回到最上氏的身边。然后,为了今后不让鬼切流出,最上氏在北野天满宫供奉,以“鬼切安纲”的名义流传至今。“鬼切”不仅是传说、传记,在历史事实上也是充满波澜壮阔的情节的太刀。

源氏的鬼切刀

那么,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叫“鬼切”和“鬼丸”的太刀,传说都是“以前,砍过鬼”的那种。源氏也有一把“鬼丸”的太刀。前面提到的“髭切→鬼丸(渡边纲)”是天庆三年,九四零年左右,所以时代已经大大更新了。因为是北条时政掌握实权的建仁三年,一二零三年左右,所以大约有两百六十年左右的差异。现在这个“鬼丸”传承,流传着南北朝时代的军记《太平记》,记载了鬼丸号的由来。镰仓幕府的初代执权·北条时政,被梦中出现的小鬼折磨着。不管做多少次驱魔都没有效果。

北条时政谋害了二代将军赖家,并掌握了天下。之后,每天晚上,枕边都会出现小鬼。时政经常失眠,变得神经。有一天晚上,自称“鬼丸国纲”的老人出现在梦中,对北条时政这样说,“我本想消灭那个怪物,但因为被手脏的人碰了,所以生锈了,无法从鞘里脱身。如果想快点击退怪物的话,就让清纯的人擦掉我身上的锈迹吧”。老人嗡的一声,回到了原来的太刀模样。

时政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跟着老人的指示,让近习进行斋戒沐浴,并且擦干净太刀。之后,太刀并没有收进鞘里,而是拔出太刀,放在旁边的柱子上。因为是寒冷的季节,房间里有火盆,火盆的脚上用银子雕刻着小鬼。眼睛里镶嵌着水晶,牙齿上戴着金子。“和我梦里出现的小鬼很像啊”他说。此时,时政看着这个,立着的太刀倒了下来。火盆里小鬼的头一说完就砍掉了。从那以后,北条时政从小鬼的噩梦中解放出来,逐渐康复。消灭小鬼的太刀,被北条时政赋予了鬼丸这个号,成为北条家的宝刀。直到最后的执权北条高时,一直传给平氏(北条氏)嫡流,成为守护刀。

这第五代执权·时赖的时代,可能是因为蒙古来袭也近了,从备前召唤了三郎国宗、一文字助真、山城(京都)的粟田口的国纲来锻造刀。这三工成为后来“相州传”的始祖,新藤五国光、藤三郎行光、五郎入道正宗、彦四郎贞宗、的名匠接连不断。另外,名刀的评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化,但直到镰仓时代、南北朝时期和室町前期,应永一四零零年才开始聚集众多意见。

这是因为,从承平天庆的将门之乱开始,前九年后三年,保元平治,源平争夺,南北朝骚乱等。在这些实战中刀剑的真正价值受到质疑,进行了排名,评价已经确定。因此,被称为传家宝刀的刀在应永以后越来越少,自称也变多了。日本历史上有趣的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南北朝”时期。天皇、公家、武家、山贼、妖怪,全部冒着生命危险出演,非常有趣。

经过明治维新的明治三年,受明治天皇的委托,在京都里保管。之后,由于最上家的衰落,鬼切丸脱离了同家的手。在当时担心名家的末路和家宝离散的滋贺县令笼手田安定的号召下。最上家,还有有志者等聚集在一起,将其奉献给官币中社北野神社。位于平安京的天门,作为平息菅公怨灵的御灵信仰、除厄的神社而闻名的北野天满宫作为御神宝被珍贵地供奉。外国人对于日本武士们所用的刀剑,都是存在着崇拜与敬仰的想法。回回都会发现有很多游客,都会想买一把带回去留作纪念。但是,我与G先生都认为,刀剑无眼也无情。所以还是不想要把这么危险的东西带回家中摆放。

北野天满宫与牛

稻荷先生有很多狐狸,八幡先生有很多鸽子雕塑等,天神有很多卧牛石像。因为狐狸、鸽子、牛被奉为各自的神使者。对天神来说,牛是神的使用使者。因此,院内有很多牛在座,迎接着大家。那么,为什么牛被选为天神的使者呢?首先,与天神大人菅原道真公(菅公)是牛年出生的有关。菅公出生于承和十二年,也就是八四五年,这一年是乙丑年。根据北野天神吉祥画卷中讲述的以下传说,院内的牛不是立牛而是卧牛的由来。

延喜三年,也就是九零三年,菅公在大宰府结束一生时,留下了遗嘱,只要是牛走到而停留不动的地方,就把他埋葬在那里。果然,在用轜车(牛车)搬运遗骸的途中,拖着车的牛走着走着,就坐在一个地方一动也不动。菅公就被埋葬在那里,也就是安乐寺,现在的太宰府天满宫。

另外,院内的卧牛被称为抚牛,抚摸牛头祈求学问成就,脚有不适就抚摸脚,手有不适就抚摸手祈求治愈。这就是人们对于菅公的一种信仰与寄托吧。从很久以前开始,天皇家、贵族、武家一直广泛地聚集到平民,对于天神的信仰。我们三个人去了两次都会经过牛儿而抚摸牠。但,我们并没有了解当地人是如何许愿。只希望一家三口能够团聚在一起。至于,读书成绩好与否,我们都告诉峰儿,那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与悟性。如果自己不努力,求任何牛鬼蛇神都没用。

供奉在北野天满宫境内西北部的牛舍的卧牛,据说是本宫最古老的,至少在江户时代就已经被称为“一愿成就的牛”。现在安置了朱漆的鸟居,挂着铃铛的祈愿绘马的牛舍。有很多学生与考生等前来祈祷。多年来一直被大家抚摸着,牛的头部开始有些缺口,身体也变得圆润起来。一愿成就的牛先生(牛舍、乾先生),伴随着对御本社的信仰,愿望一定会实现,现在远近参拜者络绎不绝。

牛舍的北侧,有围着栅栏被绳子包围的大石头,称为龟石。牛的石像象征着阳石,龟石象征着阴石。两者都是让人们来参拜,作为阴阳和谐而被信仰。院内还安置着带孩子的牛和红眼睛的牛等具有各种特征的卧牛。也有被认为是花岗岩和大理石的特色石牛,参拜的人们似乎也有各自喜欢的牛。御本殿的蛙腿上,雕刻着境内唯一的立牛,雄壮的牛。这是唯一的木制雕塑,是离祭神最近的牛。参拜时抬头看本殿,雕刻的颜色极为鲜艳。

飞梅的呼唤

除了牛儿是北野天满宫的特色以外,让我最期待的还是观赏梅花的季节。赏花不在于量多,而是当下的氛围与心情的愉悦。梅花是御祭神菅原道真公特别喜爱的花,作为菅公深厚的爱树而深受喜爱。在北野的境内神域,种植了约五十种与菅公有关的梅花,约一千五百株。从梅花盛开的二月到三月,院内被梅香的香气包围。自创建以来,代代相传的“飞梅”。御本殿前的梅子是菅公培育的传说中的飞梅。

从北野天满宫所遗留的史料和文献等,可以看出平安时代的菅公,在自己宅邸的红梅殿里精心培育的红梅。自北野天满宫创建以来,所藏的“宫仕日记”宽政五,也就是在一七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条中记载了庭上(御本殿前)的梅树,毫无疑问是所谓的飞梅的种子。宽政年间当时,在庭院(御本殿前)种植的梅子,被广泛认为是飞梅,传说中的御神树的特殊梅子。

北野天满宫御祭神菅公,一生深受喜爱的梅花,被称为“春告草”,是叫立春和招福的吉祥之花。自古以来,在北野的院内神域生长的梅干,学业成就、入学考试、灾难厄运祈愿等,也被认为是天神的御神德孕育的吉祥物。还有芬芳的香气,带着红色和白色可爱花朵的梅花,也呼唤起春天和幸福。

元旦时候,在北野天满宫内准备的新年贺礼是用“大福梅”。这是从平安时代开始延续的本宫独有的信仰。其起源是村上天皇的天历五年(九五一年)疫情流行时,天皇御赐给自己的弟兄们。如果喝下这茶就会痊愈。万民效仿这个习俗,每年元旦都喝这茶。除了驱除一年中的瘟疫邪气,还能获得长寿幸福的吉祥物。大福梅从每年正月开始准备,在十二月十三日开始颁发。京都的人们都喜欢把这大福梅作为元旦的初茶喝。

从六月上旬到中旬左右,进行为期约一周的梅子采集,收获量约两吨。采集的梅子,在桶里腌制。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把梅子从桶里拿出来,在阳光下晒干。在紫苏上铺上,上面摆着梅花的样子是压轴的。院内全境弥漫着梅子的酸甜香味。晾晒大约四周,直到变脆为止,再次撒上盐,装在桶里,储存到十一月下旬。十一月下旬,从桶中取出的梅子,大约六颗,配上切成手掌大小的吉祥物的内衬,用奉书纸包裹,成为作为新年吉祥物而广为人喜爱的“大福梅”。

日本人对于梅子的喜好,犹如国内的人对于豆腐的情有独钟吧。一块酸溜溜的梅子干配上热腾腾的白米饭,这种幸福感对于他们来说是无可言语的。

呼唤春天的和歌

迎接立春的时候,院内神域的梅花开始零星地盛开,迎来了被馥郁的香气包围的季节。从院内大约一千五百棵梅子上修剪的小枝。正如北野的梅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无病息灾、驱除瘟疫邪气的信仰。在北野的境内神域生长的梅子,被认为是天神德的感激的吉祥物。在昭和二十七年就可以看出,从当时开始,人们就把北野的梅枝作为灾难除厄的祈愿信仰之物。

“东风吹来时,请把梅花的香气(从京都到太宰府)送过来,梅花啊。不能因为主的我不在了就忘记春天。”

这首御歌是菅公在昌泰四年,九零一年前往大宰府,现在的九州、福冈县时,与自家宅邸(红梅殿)盛开的红梅,惜告别而吟诵的御歌。菅公在离开住惯了的红梅殿时,与怀念的无心草木也缔结了契约,怀着万感的思念前往大宰府。菅公深深的悲伤和充满思念的名曲流传至今。菅公的祥月命日二月二十五日庄严地举行梅花祭。院内一片梅花盛开,仿佛在纪念祭神的遗德,被馥郁的香气所包围。

江户时代,寺町二条的妙满寺(现在的左京区岩仓)以雪景为背景的“雪之庭”,东山的清水寺以赏月闻名的“月之庭”,还有北野松原的北野天满宫被称为赏花的“花之庭”,分别是成就院(成就坊)塔头有一座庭院,被称为“雪月花的三庭苑”。“雪月花的三庭苑”是松永贞德在于一五七一年至一六五三年的作庭。贞德精通日本古典,作为诗人学习连歌后,开拓了俳諧这一新领域的文学家,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其中,这个“雪月花的三庭苑”可以说是贞德留下的巨大文化遗产之一。江户时代,向许多先人学习的松永贞德,也作为和歌和连歌之神敬仰菅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俳句和和歌。

此外,贞德在宽永六年,也就是一六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妙满寺为会场,作为正式的俳句演出举办了“雪之会”。由此,俳諧被认定为独立于之前的连歌的文艺,后来出现了松尾芭蕉和与谢芜村等,直到今天。像这样被誉为诗人、连歌师、俳句的始祖的松永贞德本人建造的庭院作为“雪月花的三庭苑”传承至今。

“这次旅行,没有准备硬币就来到了手向山八幡宫,请随心接受像锦一样美丽的红叶。”

这首御歌是菅公在昌泰元年,八九八年,宇多上皇大和国巡幸时供奉,参拜手向山八幡宫时吟诵的歌。意思是为了突然参拜手向山八幡宫,虽然临时并没有准备供品。所以把院内锦缎般的红叶,送到了御神面前。红叶与梅花同时深受菅公的喜爱。并且作为与神缘深厚的轶事,而流传至今。从上述的歌曲中可以看出,红叶也是与菅公有深厚渊源的树木。

时光流逝,桃山时代,丰臣秀吉公为洛中洛外的边界、水防建造了土垒“御土居”。其中一部分至今仍然存在的院内西侧一带,包括长期自生的自然林和后来植树成的,现在拥有约三百五十棵红叶的名胜“史迹御土居的枫叶苑”。横跨纸屋川的朱漆太鼓桥“莺桥”和茶室梅交轩设置的舞台,以国宝御本殿为首,从可以一览境内的展望台眺望的景色是绝景。

本宫的枫叶苑,利用御土居的结构,从御土居的上部与下部,都可以俯视枫叶的景观。从十一月初开始,枫叶苑亮起了灯光,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梦幻红叶世界在御土居一片蔓延开来。御土居是自天正十九年,也就是一五九一年建成以来,与丰臣秀吉有渊源的历史遗迹,被守护了四百三十年。树龄超过四百年的“三叉之枫”和可以一览国宝御本殿的展望台等。这是北野天满宫独有的秋天景观。

每回在看着日剧里男女主角在朗诵着俳句或和歌的时候,仿佛能感受到江户时代的人们,对于俳句与和歌的热爱。那些人对于生活中存粹的想法,都用俳句与和歌来表达了当时的感受。和歌的内容广泛,既可以描绘自然风景、抒发个人情感,也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其用词典雅,情感表达细腻而含蓄,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精致和深邃。俳句则更侧重于捕捉瞬间的自然景象或情感波动,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传达诗人的感悟和思考。俳句中常常包含“季语”,即指代特定季节的词语,这一特色使得俳句与自然季节紧密相连,充满了季节感和生命力。

从第一鸟居开始

北野天满宫的样貌,不只是能够在四季里窥探到。里里外外的建筑细节,也是值得细细品味。或许,您可以认为来到北野天满宫,只是为了品尝附近的美食。但,在旅途中,美食与美景都是不可或缺的。面向今出川大街建有高十一点四米的大鸟居。是木曾花岗岩的一根柱子,建于大正十年十月。上方悬挂的扁额高二点七米、宽二点四米,重量为五百六十三公斤。平成二十六年进行了修复,闲院宫载仁亲王御笔的“天满宫”文字美丽地复活了。楼门上部的额头上刻着“文道大祖 风月本主”的文字。

建在楼门和御本殿之间的中门被称为三光门,以格外宏伟的构造和上方悬挂的后西天皇御宸笔“天满宫”的勅额,被称为本宫的象征性建筑。三光是指太阳、月亮、星星的意思,名字的由来是梁之间有雕塑,但也有人说看不到只有星星的雕塑。理由是,据说曾经从皇帝居住的大极殿想要北野,正好在这个门上闪耀着北极星,据说是获得北极星的传说之门。与天空融为一体,守护平安京的地方,就是这片北野之地。这个传说作为“缺星的三光门”至今仍被算作本宫的七大奇迹。和御本殿一样,以桃山时代的建筑风格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

总面积约五百坪的雄伟的桧皮屋顶的本宫的御本殿。祭祀菅公的御殿和拜殿通过石间的石板走廊连接。御本殿的西侧是侧殿,拜殿的两侧是乐间的特色结构。“被称为“八栋造”或“权现造”,作为传达神社建筑历史的珍贵遗迹被指定为国宝。

北野天满宫拥有千年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由朝廷及将军家负责建造修缮,现在的御本殿是丰臣秀吉公的遗命,丰臣秀赖公于庆长十二年,一六零七年建造的。唐破风和金黄色的装饰,精巧的雕刻的绚丽奢华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众多现存的桃山建筑中,保留着建筑建造时的规模,是神社建筑中本宫中唯一的。

平安时代,以菅公居住的御宅“红梅殿”命名,举行祈祷、神前婚礼、曲水宴等历史悠久的御殿。在红叶和梅花盛开的时期,红梅殿前展开的“船出之庭”也装饰得很美。二零一五年,红梅殿“出船之庭”被修为庭院。出船的庭院是菅公宅邸里实际存在的庭院,参考了北野天神吉祥画卷等进行了复兴。东门的切妻结构,铜屋顶的四足门。

在北野天满宫的境内,环绕着御本殿,排列着五十个摄社和末社。也有祭祀与菅公有渊源的人的神社,其神德也丰富多彩。火之御子社作为防雷灵验的新神社,近年来聚集了高尔夫球手和垂钓者的信仰。“北野的御黑参拜”的火绳是转移了这个神社的净火。文子天满宫是多治比文子最先祭祀菅公的神社。以前在西之京,明治时代迁居到这个地方。

祭祀天神地祇的神明的地主社。是本宫创建之前就有的境内最古老的神社。祭祀菅公的母亲君的伴氏社,是希望孩子成长和学业成就的妈妈们信仰深厚的社团。菅原是善(菅公的父亲)因为相继失去了长子和次子。所以通过手下的岛田忠臣让在伊势丰受大神宫的白太夫祈祷安产。后来作为菅公的守护者陪伴到大宰府的“白太夫”渡会春彦正在祭祀。

渡会春彦是担任伊势丰受大神宫,大内人的渡会高主的第六个儿子。高主当初没有孩子,所以祈祷,次年生了双胞胎,次年也生了双胞胎,再次年也生了双胞胎。春彦作为最后的双胞胎在十一月十八日和哥哥秋并一起出生。春彦长大后,长期担任丰受大神宫的权禰宜,因为年轻时头发就白茫茫的,所以被称为“白太夫”。神社的职务是宫司、禰宜各一人,权禰宜的人数没有限制。宽平9年(897年)已经成为中纳言的菅原道真以打击伊势神宫的入侵者为目的,上奏设置检非违使,对度会郡(神郡)的检非违使增员被批准。同年,白太夫被任命为检非违使。

祭祀“一愿成的牛先生”,只要抚摸就能实现一个愿望。神乐殿在年度活动中,除了献上狂言和日本舞蹈外,每月二十五日还献上神乐舞。

天神的神话与传说

穿过表参道的大鸟居(一之鸟居)后,右手边就矗立着一条被石玉垣包围的松树。被命名为“影向松”的这棵松树,据说是从本宫创建开始就在这个地方的御神树。有从立冬到立春前一天初雪时,天神降临,一边爱看雪一边写诗的传说。即使是现在,初雪的日子,也会供奉砚、笔和墨,进行“初雪祭”的神事。

参道的正面耸立着御本殿。虽然是在很多神社都能看到的景象,但本宫的楼门参道正面建着摄社的地主社。这是因为,原本这个地方有地主神社,后来建造了祭祀菅公的御社殿的历史原因,御本殿是避开了地主社的正面建造的。通常神社是从正面供奉的,但,在北野天满宫里的御本殿背面也有名为“御后三柱光见”的神座。菅公的祖先天穗日命、爷爷菅原清公卿、父亲菅原是善卿三柱神明,与菅公的御神座背对背朝北祭祀。很久以前,天满宫的参拜包括这个“御后三柱”在内,经常做礼拜。

御本殿前的中门被称为三光门,留下了神秘的“星缺三光门”传说。那就是,虽然门的名字来源于日、月、星的雕刻,但星星是指在天上闪耀的北极星,实际上并没有被雕刻。平安时代,御所与现在的位置不同,位于本宫西北的千本丸太町,据说是因为皇帝向本宫祈祷时,北极星在三光门的正上方闪耀。

北野天满宫有三百座石灯笼。其中一些石灯笼的底座上,刻着大黑天神的雕像。您可以去试一试自己的运气。据说,如果把小石子放在大黑大人的嘴里不掉下来的话,您就不会为金钱所困。再把小石子放进自己的钱包里,就能提高金钱运。准备入学考试的学生们也非常喜欢来此尝试放小石子。当然,到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才能够实现。

在北野天满宫境内的西北角,有一座被称为天狗山的小山。在室町时代绘制的《社头古绘图》北野参拜曼陀罗中,描绘了幽默的乌天狗,是让人想象很久以前这附近可能出没过天狗的地方。另外,这个地方位于守护首都的北野天满宫内的西北方向,因此被认为是特别神圣的地方。

如今,跟着时间的流逝,第二次回到北野天满宫的感受,更加的深度了解这一个地方。不会再像第一次误打误闯的来到这里,草草了事的走一圈。蘸酱油打卡式的游玩并没有任何意义。我想,如果再一次回到北野天满宫的时候,或许会有一种与老朋友会面的感觉。脚步踏入门口的时候,心里会念叨着,我回来了。

P.S:所有版权归于本人。若有抄袭必定以法律追究。如果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请不要随意转发文章。谢谢配合。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4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