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赵家沟》:品土地之真,忆岁月之暖

品土地之真,忆岁月之暖

今天能在此与大家共赴《赵家沟》之约,对我而言更像一场“重返故乡”的旅程——我的故乡在梨花沟,元兵先生的故乡在赵家沟,中国人的乡愁记忆里,为何总少不了“沟”“湾”“坝”的身影?翻开书页的瞬间,答案便藏进了字里行间:那些带着泥土温度与草木清香的乡村记忆,正轻轻叩击着每个人心底关于“家”的柔软角落。

与元兵先生相识多年,我始终记得他身上的韧劲:少年时勤勉向学,工作后敢闯敢拼,不惑之年直面病魔,却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笔下的《赵家沟》,从不是一本简单的往事记录。于我而言,读它更像读一篇绵长的散文——写儿时趣事,是田埂上追过的蝴蝶、夏夜院里听来的乡音;写乡村日常,是清晨唤醒炊烟的鸡鸣、灯下缝补岁月的针线。没有宏大叙事,尽是细碎片段,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见自己的“赵家沟”:是光着脚奔跑过的田埂小路,是奶奶递来的半块温热甜薯,是离开时总忍不住回头望的村口老槐树。原来乡愁从不是抽象的想念,而是元兵先生用文字定格的、那些会呼吸的生活细节。

这份对乡土的深情,最动人的是藏在字里行间的“真”。他不刻意美化乡村的贫瘠,也不回避岁月的变迁,只是怀着敬畏写下土地的馈赠,带着珍视记录人情的温暖。就像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或许不完美,却是永远的灵魂之根——走得再远,想起那片土地,便有了前行的底气;过得再久,念起那些人事,便有了回味的温暖。

今天,元兵先生用《赵家沟》为我们留住了一份珍贵的乡土记忆,也让我们重新读懂:乡愁从不是远去的遗憾,而是刻在血脉里的牵挂,是提醒我们“从哪里来”的人生坐标。

我们常说“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读罢《赵家沟》才真正懂得:它就像一本帮我们展平“故乡地图”的书。元兵笔下的“晨露”,曾真实落在赵家沟的草叶上;他写的“晚风”,曾真切吹过赵家沟的屋檐下。这份对乡土的依恋,是我们写作者共同的创作底色,是字里行间拆不散的“韵脚”,更是无论走多远,都能让诗心扎根的“精神土壤”。

最后,想由衷地对元兵兄说一声感谢:您用散文般的细腻笔触,为我们的乡土诗行补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愿我们都能从《赵家沟》中汲取力量,继续把金堂的土地、故乡的人事,写成一篇篇永远读不腻、忘不掉的佳作!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5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