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对联赏析(98)

对联释文:

暮春之初山阴修禊,七月既望赤壁泛舟


何绍基书法对联作品 “暮春之初山阴修禊,七月既望赤壁泛舟” 解析。

1. 对联内容与背景

该对联描绘了两个经典场景:上联“暮春之初山阴修禊”指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暮春三月于会稽山阴修禊雅集之事,下联“七月既望赤壁泛舟”则源自苏轼《赤壁赋》中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泛舟赤壁的典故。何绍基通过书法将文学意境与历史记忆融为一体,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书法艺术特色

风格渊源:何绍基书法以颜真卿为根基,融合篆隶笔意,形成“道劲流动”的独特风貌。其行书对联常参以《张黑女》碑的险峻,隶书则追求“蚕头燕尾”的汉韵。

3. 文化价值与影响

何绍基作为晚清书坛重镇,其对联创作不仅继承传统,更通过“以古为新”的探索,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例如,他将隶书笔法融入行书,打破书体界限,形成“独树一帜”的体势。这种创新精神使其作品在文学与艺术史上均占重要地位。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别署东洲居士,湖南道洲人。道光十六年进士。于经学、诗文、词章、金石、史地均有造诣。书工四体,自成一家,世皆重之,为晚清书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

注:网图侵删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90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