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21种常见污染物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处理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不断增加,对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有机污染物
1. 耗氧有机物(易生化)
来源:耗氧有机物主要包括腐植酸、蛋白质、脂类、糖类等,广泛存在于生活污水和食品、造纸、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工业废水中。这些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为CO2等无机物,但分解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水体变黑变臭。
处理方法:易降解有机物通常采用生化法处理,如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CASS工艺)、生物膜法或MBR(膜生物反应器)等。
2.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来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包括有机氯化物、有机磷农药、有机重金属化合物等,这些物质难以被微生物直接降解。
处理方法:针对这类有机物,需培养特种微生物或采用厌氧等特殊工艺处理,提高其可生化性后再进行二级生物处理。
3. 有机氮和氨氮
来源:有机氮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广泛存在于钢铁、炼油、化肥等行业的废水中。氨氮则主要来源于这些有机氮的分解产物,以及新鲜废水中的氮的脱氨基反应。
处理方法:生物法是处理有机氮和氨氮的有效手段,通过微生物的同化及矿化作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此外,还有汽提、空气吹脱、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等方法。
二、无机污染物
4. 磷和有机磷
来源: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自含磷洗涤产品、人类排泄物等;工业废水中的磷则主要来源于化工、电镀等行业。
处理方法:生化法(如AO、A2O工艺)和化学除磷(如PAC、PFS)是常用的处理方法。对于工业废水中的次磷及有机磷,需先进行高级氧化预处理。
5. 废酸废水
来源:化工、化纤、制酸等行业排放大量酸性废水,含无机酸和有机酸。
处理方法:高浓度酸碱废水应优先考虑回收和综合利用,如制造硫酸亚铁、石膏等。低浓度废水则进行中和处理。

6. 油类污染物
来源:石油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业等排放大量含油废水。
处理方法:根据油类存在形式的不同,采用隔油池、气浮除油法、混凝除油罐等方法进行处理。
7. 致病微生物
来源:生活污水及屠宰、医院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处理方法:对致病微生物含量较高的污水进行单独消毒处理,如氯氧化、臭氧氧化、紫外线照射等,再与其他污水一起进行二级生化处理。
三、特定污染物
8. 硝酸盐、亚硝酸盐
来源:化肥制造、钢铁生产等行业排放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废水。
处理方法:生物反硝化脱氮是常规处理方法,对于少量废水还可采用电渗析、反渗透等方法。
9. 氟化物
来源:含氟产品的制造、电子元件生产等行业排放含氟废水。
处理方法:沉淀法和吸附法是主要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浓度的含氟废水。
10. 硫化物
来源:炼油、纺织等行业排放含硫化物废水。
处理方法: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盐进行絮凝沉淀或转化为硫化氢汽提。
11-21. 氰化物、酚、银、镍、铅、铬、汞、有机氯、苯并芘、镉、砷
这些污染物均来自特定工业过程,如电镀、化工、冶金等。处理方法因污染物性质而异,包括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电解回收法等。对于高浓度或特殊污染物,还需采用联合处理工艺以提高处理效果。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处理方法也各具特色。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废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技术组合,以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