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

 

这几日,我对手机短信的提示格外敏感。每一次震动,都像一声轻叩门扉的铃响,让我忍不住想:是不是那封来自郯城县的“锦书”到了?

那不是一件多么贵重的物品,却比珍宝更让我心动——是高老师寄来的文学作品。

他依然谦逊,说那只是郯城作协的合集,是众人心声的合订。但我心里清楚,那书的每一页,都浸透着他无声的热爱,或许,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物。无论是哪一种,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心血。

我们只在西湖大学的“明师班”项目中短暂相遇,却收到这样一份厚礼。心中涌起的,除了不敢辜负的珍重,还有被看见、被点亮的欢喜。

人海浩荡,风声中人来人往。有些身影,虽只惊鸿一瞥便擦肩而过,却也曾在某段时光里,为我们点亮一束微光。而有些人,从云端初识,到西湖相见,故事的轨迹随风流转,竟生出几分命中注定的意味。

我与高老师的缘分,始于2022年的“青梅教师”项目。公益的微光洒落前路,我们不约而同在光中认出了彼此。只可惜,青梅计划的北京研学活动分为两期——他选择了2024年的项目,我选择了2025年的项目。那一次擦肩,留下了一段无声的空白。

“优秀的人终会在顶峰相见。”这句原本励志的话语,在2025年的第三届明师班上,被现实温柔地兑现。

那天,在西湖湿地博物馆的人潮中,我们一眼认出了彼此,像书中人走进了对方的章节。第一张合影定格了那一刻的明亮,缘分的线,也在此悄悄系紧。培训结束后,从西湖大学赶往高铁站的路上,我们同乘一辆网约车,近一小时的行程,分享了对文学、对教育、对生活的共鸣。

匆匆一别四个月,我们各自回到校园,在不同的土壤上继续发光。

他带领的青梅师生阅读团队日益壮大,作品集结成册,像一棵树开出了明亮的花;我也正式收到了湖北省作协的证书,成为麻城市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并在全国第五届阅读领航人公益行动中获评“星锐教师”荣誉称号。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告诉我:完成十万字的纯文学作品,才有机会参加上海的出书计划。这句话,像一盏灯,静静点亮了我写作的路。我心存感激,至今已写下七万余字,愿在明年暑假前,能完成这个项目的基本条件。

今天下午,我细细品读了高老师的四篇作品。写的都是生活中最寻常的细枝末节,却在不动声色处,掀起读者心底的波澜。

语言平实朴素,情感深藏而绵长。读来清透恬淡,如一杯温水,却在不经意间,暖透胸腔。正是这些文字,让我忽然想提笔,记下此刻的心绪与感念。

谢谢你,高老师。愿我们在文字的道路上,彼此照亮,互为灯火,同行至远方。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81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