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上好家常课
今天学习《大象的耳朵》,文章不长,故事也挺简单,挺有趣。
照例,先读课文。
从课题开始,带孩子体会重音在不同的位置强调出的不同表达重点,这是在进一步运用和巩固语文园地二的一个训练点。孩子表现力不错。
而后,读文,理清故事情节。
从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大,像扇子,耷拉着。依然运用重音突出的方法,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孩子们的朗读我挺喜欢。
再读文,找出大象如何改变自己的耳朵的:他用两根竹竿撑起了自己的耳朵;这样做之后,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虫子飞进大象耳朵眼儿里,大象又头疼又心烦。
这里做了两处朗读指导:“耳朵眼儿里”“又头疼又心烦”,效果不错。
“耳朵眼儿里”,孩子们读不好儿化音,就自己带读,从“眼儿”到“眼儿里”再到“耳朵眼儿里”,一步一步带读,帮助孩子突破了难点。
“又头疼又心烦”,孩子习惯性地强调两个“又”字,不能很好地突出“头疼”和“心烦”。这里只是告诉孩子要突出的重点,然后做个对比示范,孩子们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而后练习几遍,孩子们就掌握了技巧。
梳理完故事情节之后,指导孩子读对话。首先是大象和小白兔的对话。起先,孩子只关注了说话的语气。我引导他们关注两种动物的特点:大象身材魁梧,小白兔小巧可爱,我们可以怎样用声音加以区分和表现呢?孩子们开始踊跃尝试,有意识地用声音去塑造形象。在孩子个别读的基础上,安排了男女生合作读:男生当大象,女生当小白兔,轻松地呈现出了角色特点。
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在这样扎扎实实地练习中不断提高的!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自由选择合作对象,自由选择文中角色:大象与小马,大象与小鹿,大象与山羊,大象与老鼠,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合作创编动物间的对话。
第一次大胆尝试让孩子们自由下座位找合作伙伴,令我欣喜的是,教室里没有出现乱糟糟的情况,而是活泼灵动的场景。我真的对孩子们的表现很满意!看着他们的表现,我实在无法想象我不在的时候,帮我代课的老师说的孩子们的调皮捣蛋。
3分钟后,我选同学上台展示。小乾和小圣打头炮:
“大象,你的耳朵怎么耷拉着呀?”
“我本来就是这样的呀。”
“我的耳朵是竖起来的,你的耳朵一定是生病了!”
对话到这儿,都很好,可接下来,这俩小家伙就不按套路出牌了。
“我的耳朵就是这样的,我妈妈的耳朵也是这样的。”
“好吧。”
当时,我的脑子里,就想到故事情节:大象觉得得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就觉得他们的创编没有吻合故事情节的发展。
现在想想,大象在听到第二个人说他耳朵有问题的时候,的确有可能还是觉得自己的耳朵是没有问题的,还搬出妈妈作为证据,增强自己的说服力,这应该是很好的创编。
明天,我要找小乾和小圣再聊聊,看看他们的具体想法。该向他们承认我的失误,我定会毫不含糊。
又请了小冉和小然,她们俩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声音响亮,语句通顺,对话符合故事情节,语言符合角色特点,还加上了动作表演。
于是,我又给了孩子们一分钟,让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编,并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一分钟后,表演继续。子孝和小昀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创编的语言合情合理,还非常丰富!
教给方法,适当示范,认真练习,精准评价,将帮助孩子们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认真上好家常课,将提高核心素养落实到每节语文课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