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十一)观《三国》 思教育

看完《三国》这部史剧,剧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都令人回味,我惊觉这部古老的历史剧与现代教育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教育的诸多真谛。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时代,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天下,对人才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便是对人才重视的经典范例。当时,刘备势单力薄,虽胸怀大志,却屡遭挫折。在听闻诸葛亮的贤能后,他不顾山路崎岖、行程劳顿,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最终打动了诸葛亮,使其出山相助。这一故事在现代教育中,映射出对优秀教育资源的珍视与追求。就如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广纳贤才,吸引那些有学识、有能力、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加入。这些优秀的教师,如同诸葛亮之于刘备,是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关键力量。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学生点亮知识的灯塔,指引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前行。

在三国的英雄故事中,处处隐藏着管理的智慧,这些智慧同样能为现代教育管理提供借鉴。曹操的“割发代首”,充分展现了他对军队管理的严格与公正。在行军途中,他的坐骑受惊踏入麦田,破坏了百姓的庄稼。曹操为了维护军纪,虽身为统帅,却以割发代替斩首,向全军表明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态度。这种做法在教育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启示,学校和教师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因为学生的身份、成绩等因素而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规则的权威,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反观张飞,他在管理中却因粗鲁霸道而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张飞勇猛无比,但性格暴躁,对待下属动辄打骂,不懂得尊重他人。在教育领域,这种“张飞式”的管理方式是万万不可取的。教师面对学生时,若一味地严厉、粗暴,缺乏耐心和关爱,不仅难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教师需要用尊重和理解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因材施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除了人才和管理,三国中所展现的情义,同样对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兄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份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情义,流传千古,令人动容。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的情谊也同样珍贵。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学校应该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这种真挚的情谊,将伴随学生一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三国》就像一部宏大的教育启示录,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到教育管理的方法与原则,再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借鉴。它让我们明白,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汲取历史的智慧,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看剧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从剧中悟透剧中的人和事,启发自己的心智。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982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