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6: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书,从书中找案例,学习人物的说话和做事

【原文】

等看过封好,王有龄便跟何桂清要人。以他的意思,很想请杨承福做个帮手,这一点何桂清无法满足他的希望,因为杨承福是他最得力的人,许多公事、关系只有他清楚首尾,非他人所能替代。

【学习】

以王有龄的稳重得体来看,他应该是不清楚杨承福对何桂清的重要性,不知者不怪。

但王有龄还可以表达得更委婉一点,“之前很幸运认识老杨,他帮了很多忙,而且他熟悉官府的运作,考虑比较周到,办事比较妥帖,有没有像他一样的人可以帮我一下?”

【原文】

    “是啊!打哪儿来说,都是件划不来的事。所以我在想,不如多花几个钱,尽这十几天把事情办妥,赶年里就动身回南。”

    “年里就动身?不太急了吗?”

    “我是替老爷打算。京里如果没有什么熟人,在店里过年,也不是味儿。再说从大年初一到元宵,到哪儿也得大把花钱,真正划不来。与其这个样,莫如就在路上过年。再有一层,”高升凑近了他说,“老爷最好赶在何大人之前,或者差不多的日子到浙江见黄抚台,何大人的信才管用。”

【学习】

从高升的说话技巧,可以学到,说服他人,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利益出发。

高升为了说服王有龄,从经济考量、时机把握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每个理由都比较妥贴,并且层层递进,让王有龄不得不采纳建议。还有一点,高升“凑近”说“浙江黄抚台”,向王有龄暗示自己对官场的了解,展示了自己的价值。

从高升提出建议被拒绝后无所谓的态度,可以学到,自己提出建议,被对方质疑,不用太敏感。

可以把自己提这个建议是怎么考虑的说出来,表示自己并不是要为难对方,而是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以此来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认同。即使对方最后还是没有接受,那么也不会存在很大的误解。这也不代表自己的建议没有价值,可能是对方还有更好的方法,但是自己建议的价值,对方还是会感受到。

【原文】

“路子总有的。明天我就去找。”高升极有把握地说,“包管又便宜又好。”

【学习】

高升在新老板王有龄面前展示能力,有一定的必要,只会做事不会表达,效果肯定要打折扣。但这句话不太妥当,说得太绝对,没有留余地。

高升没有做好期望值管理,现在已经给上级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后续就算事情办成了,也只会让上级觉得是应该的,而一旦实际效果稍有偏差,就会放大上级的负面感受。

可以换成这样的表述方式:"路子容小的多方打听,这两日必当尽力寻个妥当的。江南车马行多有旧识,价钱物料上断不敢叫老爷吃亏。"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09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