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后总不好,可能是“长新冠”!一张方子补气固表、温阳养心,和“长新冠”说再见!
很多朋友在新冠痊愈以后啊,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变虚了。经常感觉累,走几步路就累得气喘吁吁,还动不动就爱出汗,冒虚汗或者晚上睡觉盗汗。
据观察,至少45%的人仍存在一种及一种以上的症状,最普遍的五个症状分别是疲劳、疼痛/不适、睡眠障碍、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
什么原因呢?
其实就相当于体内的正气在跟外来邪气做斗争,最后虽然把邪气给驱逐出去了,但正气也已经是非常虚弱的一个状态了,所以就会变得非常的虚弱,很容易感觉累。
有这样一句话,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
汗和心血是一个东西,阳随汗出。
表阳虚不固,毛孔的关闭没有能量了,就动不动就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表虚自汗。
心阳虚呢,就是心脏的能量没有了,为了维持身体的运转,心脏就要通过加大功率来工作,就会心慌,心悸。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比如说黄芪、白术两味药能补气健脾,补充由于“阳了”之后正邪抗争消耗的阳气,同时,黄芪还有祛风解表的作用,把风寒邪气挡在身体之外,防止风寒邪气再次侵入人体,造成复阳。
其次就是防风这味药了,防风性温,具有祛风解表邪的作用,在正邪抗争的时候,防风能给正气以有力支援,有利于战胜风寒病邪。
三味药配合起来,有很好的益气、固表、止汗作用。对于新冠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萎黄有很好的效果。
说个案例就懂了!
李女士,50岁,患者自述新冠感染后,经过治疗虽然核酸转阴,但身体一直未能完全恢复。近几个月来,自汗频繁,尤其在活动后或稍微受凉时,汗液大量排出,伴有心慌、心悸,常感疲惫不堪,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夜间睡眠不踏实,有时会惊醒,醒后难以入睡。饮食还可以,但吃完后腹胀,大便偏稀。
舌苔、脉象: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
辨证:心阳不足,脾气虚弱。
治疗思路:补气固表、温阳养心、健脾止泻。
药方:
黄芪30g,白术18g,防风12g,桂枝10g,甘草9g,党参20g,茯苓15g,当归12g,远志9g,酸枣仁15g,木香6g,龙眼肉12g,生姜3片,大枣5枚。

二诊反馈:
服用一个疗程后,李女士自汗症状有所减轻,心慌、心悸症状缓解,睡眠质量改善,但仍感乏力,腹胀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至日行1-2次。
舌苔、脉象变化:舌淡红苔薄白,边齿痕减轻,脉细稍有力。
变化思路:
患者服用初诊方后,自汗、心悸等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感乏力,腹胀虽减轻但仍存在,大便次数虽减少但仍偏稀。这表明患者脾气虚弱的症状尚未完全改善,同时考虑到患者夜间睡眠不实,时有惊醒,醒后难以入睡,说明其心神不宁,需加强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功效。
药方调整:
·增加白术的用量至24g,增强健脾止泻的功效;
·加龙骨、牡蛎各15g,重镇安神,改善睡眠。
三诊反馈:
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李女士乏力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消失,大便成形,日行1次。自汗、心悸症状进一步缓解,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夜间惊醒次数减少,醒后能较快入睡。
舌苔、脉象变化:舌淡红苔薄白,边齿痕基本消失,脉细而有力。
变化思路:
患者服用二诊方后,症状已大为缓解,但考虑到患者仍处于新冠康复期,体质尚未完全恢复,需继续调理以巩固疗效。同时,患者自述偶有口干,说明其体内津液有所耗伤,需适当加入养阴生津的药物。
药方调整:
·将白术的用量减少至18g,避免过度补益;
·将龙骨、牡蛎的用量各减少至10g,减少重镇安神;
·加麦冬15g、五味子6g,养阴生津。
一个月后回访,李女士表示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良好,精神状态饱满,睡眠质量佳,饮食、大便均正常。
方子解析:
·黄芪、白术、防风:补气固表,防风邪侵入;
·桂枝、甘草:温通心阳,缓急止痛;
·归脾汤:健脾止泻,养心安神。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18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