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永恒之河

印度大壶节 (Kumbh Mela),于本月26日落下帷幕。

大壶节作为印度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自今年1月13日开启以来,约5.6亿印度民众来到恒河沐浴,祈求洗掉自己身上的“罪孽”。

在世界的东方,有两条河流,仿佛两位长者,一条是印度的恒河,另一条则是中国的黄河。这两条河流,都是各自国家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恒河,这条被誉为“印度的灵魂之河”,不仅是印度文明的摇篮,更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河。本文将带您深入地了解一点关于恒河的地理起源、文化意义以及它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等等。

根据《地球知识小百科》的描述, 恒河,这条被誉为“圣河”的河流,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甘戈特冰川。它不仅为沿岸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冲积形成了肥沃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这里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此外,恒河在印度教中具有极高的宗教地位,被视为“圣河”,每年都有大量的教徒前来朝圣,进行“圣水浴”。恒河不仅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人民,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义。

恒河被称为“圣河”的原因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冰川,自西北流向东南。全长2700千米, 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论长度恒河算不上世界长河,但它却是古今闻名的世界名川。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这里物产丰富,是世界最大的黄麻产区,也是印度和孟加拉重要的稻谷、小麦、烟草、甘蔗产地。这里人烟稠密,城镇林立,有印度首都新德里、工业城市坎普尔,有以印度东部第一大港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城镇群,还有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和最大港口吉大港等城镇商埠,是两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恒河对两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据估计,孟加拉国三分之一人口的生活与恒河息息相关。尤其是恒河河水对两岸的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特别在旱季时,恒河水是两岸人民生产及生活极其重要的水源,所以恒河为当地人民所敬仰。印度是个几乎人人都信教的国家,其中信仰印度教的人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四以上,而印度教教徒对牛是十分崇敬的,牛被视为神灵,称为“圣牛”。恒河发源地加姆尔在印地语中是“牛嘴”之意,恒河水是从神灵牛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的了。恒河被视为“圣河”,恒河水被视为“圣水”,恒河沿岸的许多城市被称为“圣城”。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教徒到恒河去洗“圣水浴”,教徒死后通常也都要在恒河河畔举行火化,将骨灰撒在恒河中。由于恒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加上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和带有宗教色彩的风土人情,千百年来有数不尽的人们被吸引到她身旁。古往今来,多少虔诚的朝圣香客和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地奔向恒河两岸,或领略恒河风光,或游览沿岸古迹,或目睹奇风异景,或亲自用恒河“圣水”沐浴等等。总之,恒河除为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立下丰功之外,又在两岸人民的精神、文化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她被称为“圣河”也就毫不足怪了。

《世界国家地理百科》有提及, 恒河,这条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在印度文化与宗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条滋养着印度大地的重要河流,更被印度教徒视为圣河,承载着他们深厚的宗教情感与信仰。恒河的水源被视为神灵赐予的清泉,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教徒前来沐浴,以此洗刷心灵的邪恶与晦气。恒河是它是印度文明的摇篮,孕育了灿烂的印度文化。恒河流域是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里的人民世代劳动生息,创造出了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而恒河作为这条文明的母亲河,见证了印度历史的沧桑巨变,也滋养了印度人民的精神世界。

在现代印度,恒河依然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地。他们忍受着各种艰辛,只为在恒河中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沐浴仪式。这种对恒河的崇拜与敬畏,体现了印度教徒对宗教的虔诚与对生活的热爱。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也是印度文明的摇篮。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恒河被称为“圣河”在很大程度上受宗教观念的影响。印度教教徒认为只要在恒河里沐浴,心中的邪恶和晦气都会洗刷干净。

正是在这种宗教信念的支配下,每年前往恒河沐浴的印度教教徒,数以百万计。他们常以一种孩子见母亲的心情来到恒河,称恒河为“恒妈”,站在齐腰深的圣河里,双手捧起河水,一边沐浴一边虔诚地祈祷。

作为“印度的母亲”和天上流动的“圣河”,千百年来,恒河用她那丰富的乳汁,滋润着广阔的大地,哺育着恒河儿女,浇灌出灿烂的文化。今后,它将继续为恒河人民服务,也将继续被恒河人民顶礼膜拜。

《世界江河防洪与治理》中介绍到, 恒河流域的洪水问题主要源自其北部支流,这些支流流量大且携带大量泥沙。此外,排水阻塞和河床侵蚀问题也加剧了该地区的洪水灾害。恒河洪水多发生在6至9月,且经常造成灾害,历史上已有多次大洪水导致严重损失的记录。

据资料记载,如1768年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区的洪水,造成了10万多人的死亡。而近年来,如1970年、1978年和1980年等,恒河洪水也屡次为患,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在1978年的洪水中,受影响土地广泛,数百万人受灾,直接因洪水死亡者达数百人。这些历史事件凸显了恒河洪水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的紧迫性。

恒河北部支流的流量大,并且还挟带着巨量泥沙,是洪灾问题的根源所在。而且,排水阻塞和河床侵蚀问题使得这一地区的洪水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恒河洪水问题主要在恒河北岸地区,大多由北岸支流漫堤与河流改道引起。据资料记载,1768年,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区洪水泛滥,死亡10万多人。再如1970、1978、1980等年份恒河洪水为患,造成很大损失。1978年7月,印度北部受暴雨袭击,造成洪水泛滥。洪水袭击了印度北部的阿萨姆、比哈尔和北方邦及尼泊尔的劳塔哈特地区,使恒河干支流洪水漫溢,受灾人口700万。1980年7~10月,印度北部、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国,频发大暴雨,洪水泛滥成灾,在印度北方邦的恒河流域,暴雨洪水使1200人丧生。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604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