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游槎社三山国王古庙

三山国王圣驾出巡

游槎社三山国王古庙,又名灵庆祖庙,始建于明万年历十五年(1587年),原址位于游槎头(今语录牌一带),乃陆城标志性历史文化建筑,东海八大古庙之一。清嘉庆元年(1796年),本社乡贤黄君会章献庙邻原欲设会馆之地扩建,建筑规模为三间两进制,分金座东朝西,庙前阔町配置戏台。解放前,曾多次作为我党解放事业在陆城的办公驻地和宣传场所。上世纪中叶开始,因时代变迁之规律,原址被政府征用,先后改建做县汽车售票站和国营第二旅社,古戏台位置亦被改建为居民区。公元1992年,沐改革春风,经国王托梦恩准,合众姓氏沐恩弟子之力,留得原社馆两间瓦厝,整体迁建于石壁路,为游槎全社民众的民俗习惯活动场所。古庙重光,寰宇增辉,游槎社三山国王古庙的重建,对于陆丰地区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游槎社三山国王威灵显赫,护国佑民,镇守陆城迎仙桥头之北,是古之东海滘市的地方守护神,亦是昔日陆城商贸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因地处墟心,坐落在当时旧墟的贸易中心半畔街,即明洪武四年(1371)始设的东海滘驿馆所在地的古驿道之上,系惠潮通衢,自古以来香火旺盛,来往的香客无论是因公途经驿馆的州县官员,还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或乡民皆会入庙朝拜。特别是旧时凡上墟做买卖者,皆会至炉前求取平安,祈求生意兴隆。

清康熙初年,苏逆围困东海滘旧墟安澜寨城(后为陆丰县治)数月之久,北帝爷坐镇城内(今城内社),三山国王则于城外护卫,为东海百姓免受血腥之灾,降旨指派游槎街陈氏长老出面与之谈判,冀平息祸乱。公元1941年,日寇侵犯陆丰县城,日机轰炸东海,陆城百姓和多处商店遭杀害洗劫,惨绝人寰,星月无光;唯古庙周围一带的百姓、民居,除一墙之隔的游槎街青窗门楼被炸毁受损外,其余幸得国王庇佑而躲过此劫。

正月十八日是旧墟传统的游神日,当天民众会抬出北帝、三山国王的金身神像巡视合境,来自四乡六里的客人都会上墟观看热闹。自古以来,在陆城流传不少与游槎社三山国王相关的典故,如歇后语「旧墟十八营神,十七暝免睏」,「旧墟营神,那哥鱼焖蒜仔」等。话说恰逢某年国王出巡,游槎社作为主家需宴请参加巡游的人员和来客,因缺乏食材便不得为此发愁,却在国王出巡的当日鱼市上出现了大量那哥鱼,刚好可用于焖蒜仔宴客。因此虔诚感恩的信众便传言,此乃国王为解乡民之忧,特地下海赶捕而来。清雍正九年(1731),析海丰县之坊廓、石帆、吉康三都建置陆丰县,自此东海便为县治,三山国王亦被同时纳入县衙官方的祀典之中。每年正月十八日三山国王出巡后,金身还要被请入城内的城隍庙陞座享受全城香火。次日十九城隍爷出巡时,国王替其护守庙宇,察理陆邑之地的善恶功过,颇有代天巡狩,考察工作之意味,此习俗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才中断至今。同时说明了三山国王乃当时官府认可,符合传统礼制的正统神祇,属公家社庙,而非坊间扶乩者沽名冒讳私设的淫祀之祠。

游槎社三山国王更为民众乐道的神迹之事,便是每逢举行大型庙会庆典或正月出巡之前,常会赐降甘霖清洗街道。最近一次是于2023年农历七月初二日下午,即国王古庙修缮重光庆典的前一日,天空忽下倾盆大雨,三十年来未曾水浸的石壁路水位高达10公分有余。至傍晚雨过天晴,雨停水退,街道路面焕然一新。蔽日晴空万里,庙庆活动如期举行。有民众不禁叹呼:「岂非国王显圣也?!」

——《广东陆丰民俗札记》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655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