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老百姓只知道有他存在;次一点的统治者,百姓会亲近井且赞美他:再次一点的统治者,百姓都会畏惧他,最差的统治者,百姓都轻慢,不重视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百姓就不会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自得啊!他很少发布命令,事情成功了,老百姓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感悟:

孔子教育学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我们看这一章,似乎不难理解,可是在这个层级之间,老子给为政者四个选项:一等下知有之;二等亲而誉之;三等畏之;四等侮之。侮之,君王问:“你敢?谁敢?”本是无须选择的,哪个帝王不想臣民臣服,高高在上,生杀予夺大权在手,何其威风!邹忌对齐威王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统领宇内,四海臣服,王之愿也。

1986年香港电视剧《秦始皇》的主题曲《大地在我脚下》歌词如下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于手中

哪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

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

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

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咤

这首歌词尽显始皇帝霸气。在君主竞相显示武力雄厚,竞相称霸的春秋时代,老子说:“这是三等为政者。”

这需要勇气,这需要心怀天下,有大爱才会有惊世之语。

君主纷纷表示一等别提,二等做不到啊。老子说:“没关系,二等容易,言语充分真实,如果被侮之一定言语中有不真实成分。你看晋文公攻原,与将士约定七日之期。七天后原国未降,他果断退兵。原国感其守信,主动归降,晋国威望也因此大增。”

老子继续闲淡如风地说:“一等也好办,贵人语缓,吉人少言,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你只说些深思熟虑的话就行。”君主不敢相信:“如此简单?!”

老子又平静,缓缓说道:“也简单,也难,当你功成事遂之时,百姓能说‘本来就应如此’,一等君主非你莫属!别说不能,是为与不为的区别。如果暂时做不到,请取法其上,逐渐达到。”

做不了伟大的我们能不能也以取法其上之心,在为人处事,与人交往中也能做到二等,向一等看齐呢?

“下知有之”是理想。理想达不到的时候就不追寻了吗?回到前面我们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哦!原来是取法问题,有一个最好的衡量标杆在那里,心奔向那个目标,正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换句话更合适,“虽不能至,但已近之。”不要说达到,但永远向前迈进一步,用心对自己说,又近了一步真好!

不用说国君事业,我们修行事业不也是这样吗?一定记得“取法其上”或者叫“法乎其上”。

有一个佛教修行图《调象图》,从内助心、续住心、安住心、近住心、调伏心、寂静心、最极寂静心、一趣心、等持住心九个阶段修持过程,就是一点点接近“道果”。

现在为国为民有四个次第选择,而《调象图》是极微细的提升,难度系数极高,这四个:下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侮之。里面包含着德行,无需赘言,就应该在前两者上面,或者说,先做到“亲而誉之”,再向着“下知有之”出发。当有人说“我本自然”,你就知道你已功成事遂了。

附资料:

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后,有些诸侯小国却不愿臣服于他。原国虽小,可是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儿子,怎么甘愿承认从国外逃亡归来的重耳作为他们的霸主呢?于是不断挑起边衅,制造事端;晋文公为平息动乱,完成霸业,决定讨伐原国。

战前,晋文公亲自部署作战方案,到士兵中做战前动员,他与士兵约定:“根据我们的军事力量和原国的战斗实力,我们能够速战速决。以七天为期,降服原国。”

战争的进程出乎意料。原国的将士在强大的晋国面前,英勇顽强,沉着应战,尽管他们伤亡惨重,给养困难,但仍有拼死决战的势头。

七天限期已到,原国仍然十分顽强。晋文公为遵守诺言,便坚定下达了撤离的命令。眼见原国已经绝路,军官们纷纷向晋文公进谏,请求再坚持一下,大家一致表示:“只要再坚持三天,原国军就会完全崩溃,只有投降臣服的路了。”

面对原国陷入绝境,军官们纷纷请战的局面,晋文公坚定地说:“君主言而有信,遵守诺言是国家得以昌盛的珍宝,也是军队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珍宝,为了降服原国而失掉如此贵重的东西,我们犯得起吗?我们合算吗?”

这一仗晋文公虽然没有用武力征服,可是他言而有信,遵守诺言的名声却传到了周围许多国家。

第二年,晋文公又发兵攻打原国。这一次他与士兵约定并向外发布:“我们必须坚持到底,达到彻底征服并得到原国的目的后再返回。”

原国人听到这个约定,知道晋文公不达目的不会罢休,于是战幕尚未拉开就投降了。另外一个一直不肯臣服的卫国,也归顺了晋文公。

公元前200年十10月的一天,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正式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在朝拜过程中,群臣按照官职大小排队等候,行跪拜礼,场面庄重有序。通过这次朝拜,刘邦深刻体会到了皇帝的尊贵和威仪,他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394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