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写作两年,我再也不相信“自媒体写作不需要文笔”这种鬼话了

从开始写公众号以来,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只要会追热点、会制造噱头,文笔根本不重要";"没人会在意你的文笔,把事情说清楚就行";甚至有人说:"文笔好的文章反而曲高和寡,不如大白话吸引人"。这些观点真的正确吗?

事实上,那些能够持续吸引读者、产生长期影响力的自媒体文章,恰恰都具备扎实的文笔功底。

不过这里所说的"文笔",不是指华丽的辞藻或复杂的修辞技巧,而是指综合的写作能力,具体包括:清晰传递信息的能力

独特观点的表达

引发读者共鸣的情感力量

在《直抵人心的写作》一书中,这三种能力被概括为文章的三个价值维度,对应着不同层次的影响力:

事实层(信息价值),观点层(思考价值),渲染层(情感价值)。

很多人在刚开始写作时,往往以自我表达为主要目的。

比如在我们007写作社群中,常见到战友们写感恩日记、生活感悟、旅行见闻等主题。这类文章本质上更接近公开的日记写作,主要满足作者自身的表达需求,对上述三个价值维度的要求并不高。

然而,面向公众的写作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要为读者提供价值。

这个价值就是前文提到的三个维度——要么提供有用的信息,要么带来新的思考,要么引发情感共鸣。只有具备这些价值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读者,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if !supportLists]一、[endif]信息价值:清晰表达是基础

很多人觉得,自媒体写作就是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不需要文笔。

但事实上,"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恰恰是最考验文笔的能力。

冗长、混乱、不知所云的内容分分钟劝退读者。

昨天刘润老师的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关于华为刚上线的“鸿蒙”操作系统的文章,清晰地讲解了这款操作系统的前世今生和关键概念。

例如他用“翻译官”来说明操作系统的作用,用“卡脖”解释研发这一系统的背景,用“纯血”讲解“鸿蒙系统”的性质。一个个概念被他讲的清晰好懂,这种能力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作者对信息的深度消化和精准表达。

信息价值的核心是“效率”: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多的有效信息。

没有文笔支撑,信息就会变得干瘪无趣,甚至让人读不下去。

特别在职场写作、公文写作等场景中,信息价值甚至是写作的首要要求。

如果连基本信息都无法清晰传达,文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可以说,清晰表达是文笔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功能。 

二、思考价值:观点是内核  

观点是一篇文章的魂,没有观点的文章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再华丽的辞藻也难以打动读者。

自媒体文章要想带来影响力,必须要有独特的、鲜明的观点,引发读者的思考

周岭在《认知驱动》一书中,谈及自己的写作理念时说到:在写作初期,他就对自己提出了写作的要求,即“生产有长久价值的文章,创造对自己和他人长久有用的思考”。

为此,他的文章从来不追求热点,不说个人碎碎念,公众号排版也是力求简洁,每篇文章都在解决问题或者改变一个观念。

他把自己的写作方向定位为知识写作和价值写作,这样的选择随之得到了回报:文章被人民日报转载、粉丝持续增长、出版社争相约稿。

很多的成长博主、热点博主的写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供思考价值,因此他们的功夫往往是在提炼观点上,他们的读者同样也是因为思考价值而来。

在这一层,同样也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

因为观点再深刻,如果表达混乱,缺少逻辑,读者也抓不住重点,甚至读完后似懂非懂。

好的文笔能帮作者把复杂的思考“翻译”成读者能理解的语言。  

三、情感价值:共鸣是最高境界  

最高级的文笔,是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自媒体文章不是学术论文,读者希望从中感受到温度,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信息或道理。

同样是讲人生哲理,“人民日报”的夜读专栏和“灼见”的文章给到读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人民日报》的夜读文章意境悠远,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像是“心理按摩”,给人温和的安慰。

灼见的文章则文笔生动,案例鲜活,既现实又清醒,更像是“清醒剂”,让人充满感触

不管是哪一种,情感价值的核心是“共鸣”: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我也是这样”“这正是我想说的”。

没有文笔的铺垫,情感就无法传递。

写在最后:

自媒体写作确实不需要堆砌辞藻,但绝对需要文笔--因为文笔的本质是“有效表达”。

真正的文笔不是炫技,而是基础操作。  

没有文笔的文章,就像没有调味的饭菜--能吃,但绝不会让人回味。

有文笔的文章,信息更易懂,观点更鲜明,共鸣更强烈。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578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