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城》:向死而生的水仙

本书讲了三个女人:被虏上山做奴隶的水仙、为照顾家族与情欲荤腥断缘的斋姑娘、为生计奔波劳碌奔命的女赶马金凤,她们的人生最终汇集在沧城这片土地上。而最让我深受震动,就是水仙姑娘。

水仙的父亲邱大夫是开药铺的,他常常说病人能不能医好,这都是看天意。天意想让人活着,就会给机会,天意觉得人可以死,但人偏偏还是硬着脖子想要活。

某日,土匪洗劫了药铺,打开药铺里的酿酒一瓶瓶喝着,被捆着的水仙却提醒土匪有一瓶乌黑的酒是有毒的草乌酒,她救下了那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全家人都被土匪捆去山上做了奴隶。邱大夫说,这是天意。

水仙牢牢记住邱大夫的话,向山林中的动物学习如何活下去,在被土匪糟蹋的夜晚里,她的神思飘出屋外,置于打鹰山上空,俯瞰山川秀木。她让自己和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只有这样,真正的水仙便能和雨水一样,悬在天地里,谁能占据得了。

外面下着雨,水仙赤裸着走进旷野。雨水浇在水仙身上,她每走一步,便觉得原来的自己被冻成冰,再走一步,便又从冰里破出一个魂灵。水仙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不再是赤条条的了,而是穿上了雨水和流岚的衣裙。于是,水仙也不觉得自己是被糟蹋了。她不过就和着打鹰山别的东西一样,听从了天意。天意要打鹰山容纳所有的洁净与污秽,于是打鹰山容纳了。

阅读至此时,我曾万般感慨水仙的豁达和宽阔,毕竟沦为奴隶的经历绝非常人所能承受,可 陈敬先的出现,让我读懂了水仙是把自己视为鸟兽般才能见缝插针活下去的心情。

在水仙被迫接客时,遇上了原本是读书人却出来赶马上了打鹰山的陈敬先,在发现陈敬先就是沧城人时,水仙不肯说自己是哪门哪户的姑娘,她不愿在这样一张床上、这样一个地方认识一个可能会认识她爹的老乡。 陈敬先从没有碰水仙一分一毫,每晚只是和她偷偷溜出房里,看山川溪流。陈敬先望着她如同一只小野兽穿梭于夜幕之中,被她的灵气深深吸引。

而在他走后,水仙无法自控地总是想起那几个夜晚,这几近成了她奴隶生涯中唯一的精神养料,可同时也是毒药。 如鸟兽般与天地万物为伴,不用在意自尊,是水仙能够在这里见缝插针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可一旦有了作为人的念想和欲望,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本应该平淡度日、清白无辜的女人时,便无法再容忍自己这样卑贱地活下去了。

再回想水仙从雨水中步步破冰、步步绽出魂灵的场景,那只不过是水仙将痛苦留在被冰封的过去,将希望置于活下去的每一步。步步是蜕变,是重生。可从冰里挣扎着破出来的每一瞬,哪一次不是刺着血肉、戳着心窝,哪一次不是濒临绝望、向死而生。

水仙向死而生,如鸟兽般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见缝插针地活下去,林间万物都成为她的同伴,对她而言这是无奈之举,但也是豁达之举,智慧之举。

作者后记曾说:“要让一个女人向上走,不必给她们梯子,也不必加以皮鞭,只需要让她们卸下颈上的锁链。”

女人的生命力本就旺盛蓬勃,只是她们被规训地太久、被束缚地太多,解除了压制在思想和身体上的负担后,她们自会于天地间寻找自己的位置,昂首挺立,坚韧不拔。

陈敬先看见一溪的杏花,在暗夜里发着淡蓝色的光,像是反射着星光,也像是残留的白雪。花瓣落在溪水上,就像月亮打碎了,也像蝴蝶凋落了,顺着水就去了。

水仙蹲在溪边,捧起水来喝,花瓣也落在她乱七八糟的头发上,落在她厚厚的羊毛毡子上。陈敬先望着她像一只小野兽伏在那里,想着花瓣倒是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落在这小伢子身上,也落在他自己身上,落在溪水上,也落在泥土上。

全书中最美的一段便是杏花落满头的诗意,而除了这一瞬两人之间的情愫,我更多的感受到人世间一种隐隐的、自然而然的天地豁达。

我最近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位年轻女孩在香港中环帮一个十岁的华裔小男孩指路,交谈中男孩问她英语这么好是香港本地人还是华裔,女孩说都不是,她来自中国大陆。他的十岁独自从波士顿飞来香港看赛马,而她的十岁在黄河故道的盐碱地里拾麦穗。他们起点不同,终点不同,但是此刻维港的风同时在他们身上吹拂。

我们只是拥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面对不同的课题,并不是只有繁华才能带给人震撼,质朴同样能让人感动。并不是只有繁华都市才有所谓的世面,麦田里的金穗同样能让你的生命更加厚重。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灯、乡野的麦浪、林间的虫鸣,都是这个世界的不同面貌,都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不可攀比的人生。 就像文中的水仙与陈敬先,读书人看起来自然是可敬的,奴隶看似是卑贱的,但杏花星光不评判这些,我们自己,其实也无需妄加评判。

这世间的资源并不都是按财富分配的,只是我们所追求的往往都是只能用财富换取的东西。如同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毕竟人生体验券仅有一次,但愿我们都能好好享受人生。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619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