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文学课》之 “两个牙医” 有感

    在《余华文学课》中,有两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牙医” 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是余华,他为了摆脱牙医职业,毅然踏上写作之路;另一位则是埃及作家阿拉・阿斯瓦尼,即便凭借小说声名远扬,却依旧坚守在诊所的牙科椅旁。那句充满趣味的玩笑话 “他在拔出别人的牙齿时也拔出了别人的故事,然后他在别人的嘴里装上了假牙,别人的真故事被他装进了小说”,恰如其分地勾勒出阿拉・阿斯瓦尼独特的创作源泉。正如他自己所言,“社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东西,你必须随时了解它的新方向,这就是我坚持做牙医的原因。尽管眼下每周只有两天坐诊,但我永远不会让诊所关张,因为那是我的‘窗户’,当我打开它时,我就能看到大街上发生了什么事” 。诊所的白大褂与患者的闲谈,成了他洞悉社会百态的独特窗口。

    余华以其特有的诙谐笔触,通过对阿拉・阿斯瓦尼代表作《阿库班公寓》的精妙解读,以及对自身作品《第七天》片段的细致剖析,巧妙地引出了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间相互作用的深刻观点。文学创作如同一只风筝,无论是贴近现实的写实笔触,还是充满想象的超现实表达,都需要一根系于现实生活的牢固丝线作为支点;而现实生活,则如同广袤无垠的天空,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重塑与升华的无限可能。对于写实作品而言,把握叙述的分寸至关重要,必须扎根于现实土壤,避免张冠李戴,如此才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沉浸于文字构建的世界之中。

    两位“牙医”,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殊途同归。他们都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的基石,在坚实的基础上尽情挥洒想象,自由驰骋。他们无需担忧创作偏离正轨,因为源自生活的灵感与思考,会像无形的力量,将创作之路自动汇聚成康庄大道,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深远,最终在文学的天空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71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