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199天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日:“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日:“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有乱臣十人:旧文或无臣字,作“有乱十人”。乱,治义,谓有助之治者十人。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两语有四说:一,唐虞之际比周初为尤盛。一,唐虞之际不如周初。一,唐虞之际与此周初为盛。于,解作与。一,际,边际义,即以后以下义,谓自唐虞以下,周初为盛。今按:唐虞与周初不相际。本章言才难,不在比优劣。惟第三说得之。盖谓唐虞之际,人才尝盛,于斯复盛,以一盛字兼统二代,于字似不须改解作与字。

舜有贤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说:“我有相辅为治的十人。”先生说:“古人说人才难得,不真对吗?唐虞之际下及周初算是盛了,但其中还有一妇人,则只九人而已。”先生又说:“把天下三分,周朝有了两分,但仍还服事殷朝,周朝那时的德,真可称是至德了!”

孔夫子对于周朝的政治生态是真的推崇,我对于这一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感受,有两个地方有点歪楼:一个是才难,想的是那句著名的话:21世纪什么最难,人才最难!好像人才难寻,从古至今都如此,但是,又会想到著名的历史观,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而人民不一定都有才,但是,在有才之人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喜好行事。就像上所好之,下必仿之!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因而,上位者需要有才有德,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周王朝在孔夫子眼里也是人才济济啊!这是盛世的标签!

另一个是提到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史记·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 «三国志·武帝记注» 刘协召曰:“盖唐、虞之盛,三后树功,文、武之兴,旦、奭作辅,二祖成业,英豪佐命。”(节选)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唐虞时代以前。”

时间作为上古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治世,唐虞在很多史籍中指代唐虞执政的那段时间。 《论语·泰伯》中记载“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记载“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宋刘过《沁园春·寿》词中有“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

就忍不住想孔夫子来到现代会不会也说:想当年,老夫也是学习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才总结出自己的经验的。哈哈哈哈

正念练习第25天

昨天下午去画画,在画画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情绪和想法的改变,自己感觉在起形和明暗交界线上的感觉保持不错,但是,对于小细节则有些不敢下笔,自己慢慢体会到的是,害怕自己下笔后破坏了目前的明暗关系,导致画面不好,或者画的太死,或者明暗关系被破坏了,导致自己的画面不好,被批评,被评价,这些内心里隐秘的小念头,在自己的关注下,被捕捉到,表达出来,老师给的回馈也很直白,怕画坏吗?就先画坏,先坏了,才知道哪里好,不然,这一步卡点怎么也会迈不过去的,那一瞬间,就感觉醍醐灌顶了,对啊!做了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里需要改进,不做永远不会知道,允许自己犯错这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尤其是入门之后的犯错就更难得了!感觉到了,自己以前那些半途而废的事情,大都是入门之后害怕犯错,踌躇不前,最后不得不放弃的。原来卡点在这里啊!突然感到一阵喜悦,原来如此啊!那一瞬间,有点朝闻道的感觉了!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804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