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头燕尾

我总是喜欢在雨天和文字打打交道的。

但我记忆里的雨又总是和夏天是脱不了干系的。

通常的下雨天我总是不喜欢出门的。于是,雨天看着玻璃上的水珠熙熙攘攘的成股滑落,变成了我雨天常干的乐事。雨丝打在玻璃上,窗外的世界便因此一点点的变得朦胧。唯有透过水流之间的空隙,细看,朦胧的光景才又变得再次清晰。

大概是八九岁那会儿的暑假吧,练书法。先从隶书开始学的,初入门,我的老师便告诉我:“这隶书啊,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便是蚕头燕尾。”蚕头燕尾?这未必也太小家碧玉了些,隶书哪得有这般精巧玲珑啊。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便一直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但是照猫画虎,我的蚕头燕尾也似乎写出了些名堂。

“隶书啊,两个特点:一个是一波三折,另一个就是蚕头燕尾。这蚕头燕尾啊,是隶书的精巧与灵动的最好体现,但同时又蕴藏着一些恢宏的气韵。所以要将蚕头燕尾写出彩,还是得需要一些功底的。”记忆里,我的书法老师不止一次的和我强调过。我慢慢意识到一味的模仿终是写不出那种独特的气韵的。或许只有真正理解并且身临其境于书法的世界,那种感觉才可以信手拈来。

再又是很久之后了,我走进书法等级考试的考场。记得那好像也是个六月,又正好是大雨滂沱。雨天我似乎是更能沉下心来安安静静的做一些事的。关于那天的记忆,属于挥毫之间的沉稳与大气,属于耳旁充斥着的树叶和雨点的低语。

我只能说,我看到的是一个流动的世界。雨丝落在地上的一滩浅水,溅起的蝴蝶肆意翩跹。积水化作细涓,与路牙旁的青苔缠缠绵绵。然后便是那细小的叶片,藏在那雨丝不断的图层后面,画面恰似那有些年代的老影片,忽忽闪闪,独吟自己的诗篇。

忽然骤雨似乎按下了暂停键。天空刹那一碧如洗,只留得几朵白云孤悬天空点缀。

天空亮了起来,在桌面已完成的作品里,我隐约感受到了蚕头燕尾的独特韵味。精巧与灵动之间,恢宏交织于其中。墨色之下,五彩斑斓的绚烂若隐若现。蚕头是起笔的巧思,燕尾是收笔的随性。

终考铃响,蚕头燕尾随众多作品一起落入众生芸芸。 


夏雨淅晰,悲欢未明。

眼前是一张数学试卷,其中的难题扰得人心烦不已,于是我便决心索性放弃。看着玻璃上流过的水迹,听着雨丝与树叶的沙沙共鸣。答题卡上的字迹歪歪斜斜,心中的感慨升腾而起。

声音是记忆的载体,文字是情绪的宣泄地。

我忽然想起已经放下多年的毛笔。自从考完级后,确乎是鲜少有所提及,它似乎被封存在了五六年前的回忆里。

我翻出一支秀丽笔,略略擦拭了上面的灰尘,试图用它在草稿纸上找一找当时的气韵。于是乎笔尖在纸上律动,顺着已经模糊了的记忆的音轨,蚕头燕尾的音律再次发出微弱的声音。虽不及毛笔那般书写顺意,但软头的笔尖的确让一些许久未提的事情再次清晰。

我看着随心写下的只言片语,又瞥了一眼未算尽的数学试题。蚕头燕尾的起笔仍有着反复思虑后的精巧,收笔在一波三折间确乎还留有这些灵动与随性

轰轰的雷鸣震天响,扰乱了教室的宁静,雨点飘落得狂妄无情。玻璃上迅速看不清窗外的光景。我反复细心擦拭着玻璃上的水滴,尽管这样无济于事,毫无意义。但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事儿有意义的,这谁也说不清,也没有谁能说得清。

蚕头燕尾在擦拭清水迹后镌刻在脑海里格外清晰。与之伴随的,是思考与随性的交响乐曲。

我决心那些曾内耗思考的琐事不再焦虑,如此,纵使暴雨再次朦胧记忆,也有独特的气韵来迎接春和景明。我们不应被困在所设计好的困境里。应当有冷静的思考,但也应有灵动的随性。

愿我们缜密心细洒脱自信,不畏纷扰尘世蒙眼,以独特的清醒冷静在前行路上做更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818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