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321)

庞统没料着刘备竟会把他的话一口否定,心中着恼:孔明说的话,你一向言听计从。他刚出山时,说要烧新野县,你只得让他烧。他放个屁也是香的。而我庞统也是个军师,到了你手下从来没有称心如意过,往往被你看轻。今日之计实在是进西川的最好办法,又被你否定了,叫我以后怎么做军师。
因此,脸露委屈,说:“主公,此计并非庞统所思。”
刘备想,刚才还说是你的计,怎么又不是了呢?这儿除了你会有这种狠毒的念头,谁敢想出这种丧尽天良的办法来。
“请问谁人所献?”
“永年先生。”
刘备暗中生气:张松自从离了荆州,从没和我们会过面,怎么会献这种计?莫非是神使鬼差!你当了我的面说糊话,我会信吗?!
反问道:“永年远在成都,何能献计?”
“由孝直先生带来。”
庞统从袖中摸出便条,递了过去。“请主公观看。”
刘备对上面一看,果然写着“二主相会,席间斩璋”,八个字。
刘备想,张松要我杀刘璋,这是因为他在刘璋手下不得志,满怀怨恨。你是我的军师,应该处处为我的利益着想,自己没有良策,却把张松作挡箭牌。我刘备是这种人么?
刘备接过纸条,撕成碎片,抛在地上,怒道:“来日我弟赴会,自有备一人相伴。尔等不论何人,不得出帐,违者立斩!”
刘备发了一下脾气,见庞统和众人都没有声音。
又想,任何事情总该讲个轻重缓急,欲速则不达,何况西川五十四州,一下子哪能平定得了!我刘备打了几十年的仗,三分天下至今还没得到,心中又何尝不急?可心急又有什么用呢?我初来乍到,蜀中之人都对我存有戒心。我就是要用仁义来感化他们,让他们的确以为刘璋无用,而人心归附于我。到那时再取西川就比你现在用杀人计要省事得多,就可以达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明天既不用你们陪伴,也不许你们出帐,免得闯出大祸来,坏了我的声誉,
庞统性格急躁,少有耐心,见刘备动怒,本想再争辩几句,可一想,算了。我抢着要进川,本来就是为了显些本领,与孔明争个高低。要是再和刘备违拗下去,被他打发到荆州去,再把孔明请来,肯定会被人看轻,以为我庞统无能。
先忍了这口气,既然阳谋不行,那就来阴谋。反正军机大权掌握在我的手中,我就瞒着你刘备,暗中发令。等到杀了刘璋;生米做成熟饭,你也只好以错为错。等到平了西川,你坐了天下,到那时,你还会说我坏了你的声誉否!
庞统想到这里,起身告辞,往后背走去。同时向帐上文武做了一个眼色,暗示他们随后就来。
六月仲夏,十分炎热。刘备往涪关走了一遭,又与庞统争了几句,已觉得很疲乏了,想休息一会。可又想到明天的事情,重又打起精神,考虑着怎样安排营中诸事。
想了一会,想出了几件事,当即传命手下去吩咐,来日各营将刀枪旗幡全部拔去,营前扎一座彩牌楼和吹鼓亭。他想,明天吹吹打打迎接蜀主刘璋,就显得一点杀气也没有。
吩咐完毕,顿感轻松,便扑在虎案上养起精神来。
众文武见刘备疲倦,知道没事了,尤其是庞统刚才的暗示,他们一个个悄没声息地离开中军帐,直奔后营。
庞统见文武到齐,命手下在外面观察中军帐上的刘备,见他往这里来,传一个讯,大家散开。他一走,大家再聚合。手下遵命而去。
庞统这个军师,明日被刘备革职,就是因为他暗中发令,而且他所发的令都是被动的。只因他好强,性急,又不能全面考虑问题,把不利因素算进去,所以明日张任一到,势必弄得措手不及。
正是:贪嘴不饮釜中粥,快手难擒枝上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