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十八):坚持一事有好礼
近日读书,有这么一段话很是疗愈: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一定会在某一天让你看见坚持的意义!再贵的东西÷365都会变得很便宜,再小的努力x365都会变得很伟大。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如此简单明了的一段话,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遐想,其中道理主打了一个“凡事贵在坚持”。
“坚持”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清代儒臣曾国藩一生坚持读书、坚持练字,纵戎马寒旅、风餐露宿,依然不忘读书,一书不完,断然不读新书,这样的克难精神,非意志不坚之人可为。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晁错论》中写到:“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他屡遭贬谪,但从不气馁,坚持于苦难中酿造快乐,“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每贬一地,便一地生辉,看似三州是难地,岂料蛮荒成诗行,坚强生存、坚持创作、坚韧抗挫,让五千年中华文明多了一份骄傲。由此看来,一个人,如果能日日坚持磨励坚韧之志,日积月累定将凝成力拔山兮气盖世之伟。
坚持是特色之筋、文化之脉。凡特色,凡文化,必定有“坚持”之精神浸润其中,“坚持”是筋脉、是骨血,若筋断血失,将特色不在、文化不流。书法、武术、京剧、中医此中国四大国粹,若无一代又一代文化使者的坚持传承与弘扬,中国文明也许早已像两河流域文明一样湮灭、散失在了无情的战争和沧桑岁月的烟尘之中了,哪有我们今日之历史记忆的珍珠。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战乱年代,为保护中国建筑文化,奔走呼号,不惧当权者,不畏馋言者,在痴热的执念中保护了诸多古风建筑,哪怕吵架,也会以身护“法”,因为他们的这份痴迷的坚持,才让今天的我们能一眼千年地领略古人建筑学方面的过人智慧。
坚持是从无到有、从一般到独特的不二法门。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病痛中坚持创作的精神,让无数人为之扼腕。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种因坚持而成路、成人、成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曹雪芹于饥寒交迫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为世界写出了百科全书式煌煌巨著;刀郎十年磨一剑,坚持虚心学习、勤奋创作,终于为各地刀迷及文旅奉上一出又一出精彩;《哪咤2》导演饺子,三年冷板凳、十年“雪花银”,几百亿票房让世人寡目。坚持,让他们收获了蓝天草原、享受着亿万迷恋。
我常用《人民日报》“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才能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拥有。”勉励师生,和他们一道认识到大河奔涌的千年劲头,大河不争细流,只争滔滔向东;春风不争南北,只争年复一年大地葱茏。是理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