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网编织教育人生——一位乡村教师的成长图谱

      学校的紫荆花年年绽放,如同我扎根乡村教育的第三十个春秋。在粉笔与黑板构成的经纬间,在文质教育研修写作班李晓霞院长的讲座中谈到关系网,并要求我们绘制自己的关系网时,我们红星组成员沉思过往,执笔书写,热烈分享,从观他人观自己中我们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我想,我们每个教师都需要编织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网,将职业理想与生命价值交织成独特的教育图景。

      一、确定生命坐标轴

      我的父母都是孤儿。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十五岁独自一人造起家里的泥坯房子,二十岁结婚。他读到初一因为爷爷过世就辍学回家了,写得一手好字。他喜欢军营,结识的朋友多数都是当兵的。因为正直无私,他后来当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八十年代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甘蔗,在年底大伙会把甘蔗统一卖到县里的糖厂。过年前父亲就会从糖厂领回来一叠叠的人民币,给村民们发甘蔗款项。看着崭新的一张张十元、五元、一元的人民币,我们几姐弟一张也不敢拿。父亲也总告诫我们:不是自己的钱坚决不能要。从父亲的身上,我养成了坚韧、诚信、不计较的品格,也因此认识了很多给予我帮助,对我影响很大的朋友们。

      我的妈妈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她识字不多,但是记性极好,很多中草药她都认识,还会用。她喜欢和村民聊天,也喜欢帮助别人。对于孩子,她倾尽所有关爱我们,不论多么艰苦,她总坚信一切都会更美好。我读初中时,父亲外出打工。夏天收稻谷,我和弟弟负责收,她负责挑稻谷回家。半个小时的路程,她硬是独自一人一天挑了满满的八担稻谷回家。在妈妈的身上,我学会了主动承担、不畏艰辛、充满信心。

      父母的爱是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虽然他们都不善言辞,但那份爱,弥足珍贵,难以忘怀。

      在我的手机中,保存着我和岑慧贞老师的合影,这是我丈量教育初心的原点。岑老师是我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扎着两根乌黑的长辫子,额头有一颗黑痣,特别亲切。因为家里没有长辈,有的时候因为父母要进山里干农活,七岁的我得背着六个月的妹妹去上学。妹妹睡着的时候,岑老师总是亲切地交代我把妹妹放到她宽阔的办公桌桌面睡一会,让我能安心学习。她从来不会因为我背着妹妹上学训斥我,不喜欢我,总是笑眯眯地说:“妹妹好可爱啊!这个姐姐多好啊!”她的爱护和关心,在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了长大要当一名老师的愿望。我希望长大后长成她的样子,成为学生心田上温暖可亲的大姐姐。

      父母和老师,他们组成了具象的触点,构成了我生命之网的经纬交汇点。

      二、编织关系经纬线

      每个学期开学和散学时,我们全体老师都会但学生家里家访。我们走村进户,敲开一扇扇门,在和暖的阳光里,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在家长们的笑脸上,编织家校沟通的和谐之网。我们会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景,问他们玩的游戏,煮的食物,感兴趣的事物,这些细节成为连接家庭教育的丝线。每个学期那一条条家访走过的乡间小道,是贯通家校共育的经线。

      我们学校900师生一起参与足球运动,足球成为了学校靓丽的特色品牌名片。我们会和村街两委、信用社、商场、足球俱乐部等社会力量进行联系,请他们为学校的足球事业添砖加瓦。每个学期的班级足球联赛,孩子们的比赛球服、奖牌,他们都慷慨解囊,为孩子们戴上亮灿灿的一枚枚奖牌。家校社联合编织的关系网,见证着孩子们的幸福成长。

    三、培育生命生长点

    在足球校本课程中,全体师生借助一根网线,在教室同上一节足球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中,我们会带领学生们种植六堡茶、菊花、中草药,见证植物从一粒种子到成品的全过程。孩子们用尺子测量观察菊花苗的生长状况,采摘艾草做成艾糍粑,用炒茶机制作做生态六堡茶,我们一起合力将生物知识与乡土实际编织成教学创新的节点。参与的省级足球、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课题,形成了学术发展的新芽。这些生长点如同网络中的神经元,不断拓展教育长宽高,拓宽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视野。

      这一张张持续编织的生命之网,记录着我在桂江河畔的教育行走轨迹。它既是专业发展的路线图,更是生命价值的显影剂。我看见自己的网与无数教育者的网相连,正托起乡村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或许就是教师生命之网最动人的模样——每根丝线都系着期待,每个节点都孕育着希望。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88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