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疏勒等你

写下"我在疏勒等你",似乎就结束了,似乎又没结束。因为我不清晰,为什么要写下这六个字。

"我在疏勒等你",如果两千年前有个人在说这样的话,那么,那个站在烈烈西风里发出邀请的,一定是张骞。 

这位25岁的汉使从长安出发,驼铃声声,一路向西。路途遥遥,危险重重,不幸被匈奴人困住,万幸是匈奴人并没杀他。做梦东归的张骞,终于等到了历史机遇,在一个匈奴动荡的夜里,逃出了匈奴人的掌控。 

十几年的"囚禁"生涯,他熟悉匈奴人的生活习惯、地理风情,一口匈奴话让他逃跑东归,由不可能转为可能。 

他踉跄于星野,来到疏勒;放眼西域,回首中原,一颗伟大的野心再次燃烧。如今我就站在张骞丝绸文化景区,遥想张骞能否看到朝代几经更迭,有一个山东来客与他隔空对望。 

好客喀什人,早已备好喀什噶尔石榴、伽师瓜、烤全羊宴请张骞,我也愿与长风共饮。 

尽管他在当时繁华的街头没留下一个字,后来的史学家司马迁还是做了这样的评价——凿空西域。 

"我在疏勒等你",可能这句话是张骞说给自己听的。在当时,他就看到了大汉与西域的发展前景,从第一次出使西域,到十九年后他带着驼队又回来,驼背上是丝绸、茶叶、漆器等顶级商品。

两千年后,我们沿着张骞的足迹,仍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人语马嘶。 

"我在疏勒等你",这句话也可能是张骞说给我们后来人听的。 

这句话之后,苏武副使常惠随着出使西域,这一来又是一个十九年流放,又是一个世代相传的精神图腾。 

这句话之后,班超带着三十六骑驰骋西域,这一来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定远侯星耀历史长河。 

两千年后,我不确定是不是听到了这句话,或许没有听到,我还是从山东来了。尽管我是从天空飞来的,但我执信自己是沿着张骞的足迹来到疏勒。轰鸣的发动机声,并没有淹没张骞的驼铃声,一路行来,我甚至俯瞰到深埋雪山下张骞当年的脚印。 

"我在疏勒等你"——如果这句话不是张骞说给我听的,或者说张骞根本没说这句话。我来了,一下飞机就说: 

"我在疏勒等你。" 

我在疏勒华达酒店住下来,望着窗外杏花芳菲,我想,要在这儿待到树上的大枣红了、欣赏金黄的胡杨。 

那胡杨在戈壁滩上生生不息,即使失去了生命,依然千年不倒;倒了,仍是千年不腐。这精神可媲美张骞的"持汉节不失"。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下榻的华达酒店,相通于疏勒县张骞丝路文化景区。景区里有玉石博物馆,有张骞历史纪念馆。 

张骞驻足疏勒县,他在疏勒留下永不磨灭的历史足迹。不但疏勒人记住这个智勇双全的汉使,同样为很多国家的历史添了浓重的一笔。 

止步张骞塑像前,遥望巍巍昆仑,他就是在这儿看到茫茫历史长河。忽听汉使长空低吟: 

"我在疏勒等你。" 

"我来了。" 

轻轻回答了他的召唤。我要告诉他的第一件事:他耗尽心血、历经万险开辟的丝绸之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在我们的脚下又得到复兴—— 

"你当年凿空西域,今天的我们重绘丝路星辰。" 

我要告诉他的第二件事:四月七号华达酒店入住了山东援疆的教师队伍。 

当我听到迎宾服务员,用维吾尔语说"亚克西姆赛斯"(您好)时,想到张骞也听到过这样的欢迎词。 

援疆教师,这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最后一批;他们没带来丝绸、漆器,他们带来了知识宝库,将教会孩子们怎样在丝绸路上起飞——飞到更遥远的地方。 

我要告诉他的第三件事:四月二十四号,东营市齐鲁文化促进会驻喀什办事处,在华达大酒店举办揭牌仪式。

当年你,“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现如今,文化润疆,千秋伟业。 

倘若你知道疏勒公务员,小学生都在学汉语,定会欣慰潸然。

昆仑山脚下,张骞塑像前,不同服饰的好几个民族的人跳新疆舞,在手鼓声乐里,热瓦普的弦音里,张骞曾为这样的舞蹈驻足回首。 

夕阳西下,我与张骞的影子重叠于疏勒县的丝绸路上,他座下的汗血宝马,蹄声如钟鼓,响彻大地。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887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