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教师的选择 第二章 初中的应试教育

由于父母重视教育,所以小学在农村上学的我在初中去了县城的最好的初中。父母也是找关系进入的最好的班级。由于,公立学校不允许私设考试进入初中,因此,也就没有办法按照成绩分班,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公平公正。但是,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进入好班,所以会找关系进入一些名师的班里。例如,我的初中班主任带的上一届初三,是考入最好高中最多人数的一个班级。因此,到了我的这一届她带初一,我们这个班级膨胀成了80多个人的超级大班级。和我们一样师资配备的隔壁班级也是80几个人,只是班主任不一样而已。我们班级初中的教室是用学校的一个大会议室的,这个班级人数与其他50人左右的班级是非常特殊的。

这位班主任的确是十分用心的,在我们入学前她就调查了县里重点小学推上来的孩子们,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也便于后面很好地管理班级。作为一个并没有被提前“调查”的淹没在班级里的小透明,开学一周就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了。因为,这位班主任教数学,也协同各个小科教师一起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背诵记忆情况。有一次全班基本在历史的提问上全军覆没,我是几乎唯一存在的幸存者。因为,我对各个科目都很认真,也不偏科,上课更是发挥E人特色,有思考到的问题就举手。各个科目老师自然在开学不久就能记住我。而且,我做了老师之后,我也知道,一些有特点的孩子,总会被各个科目的教师经常谈及,例如非常调皮的,非常聪明的,或者非常笨的,都会被“重点观察”。然后,不久我们迎来了期中考试,我记得我考了全学年1000多人的第9名,班级的第1名。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和这么多人排名,所以记忆深刻。当时,隔壁班级的一个同学拿着U盘将成绩单导入我们班级的电脑里,然后用大屏幕播放这个包含语数外史地政生7门科目的班级总成绩单,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寻找自己和观察其他同学的成绩。当时,这个陌生的同学问另一个帮他播放PPT的学生,哪个是你们班第一呀,他指了指我,并且复制了一下我当时胳膊拄着桌子,撑着腮帮子的动作。我但是想的是,哦,现在大家都对第一有点好奇了。因为,他们其他人都基本上是县城里的学生,他们要么幼儿园同学、要么小学同学、要么是住在同一小区,所以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第一名很陌生。不过,后面他们就不陌生了,因为这个学年的期末考试我就考了全学年第1名了,此后3年也是经常第1名。

但是,在初二的时候,我对于学习的意义产生了一些疑问,有一点失去了动力。因为,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就能拿到学年第1,是一件无聊的事情。现在想来,当时我的父母和家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我面临的是什么。现在我来分析,就是对于一个没有挑战的胜利的疲倦,并且当一个学生经常学年第1的时候,侧面证明,这个学生应该转去一个更优秀的学校了。因为,继续在这样的环境里,已经学不到更上一层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了。厌倦是自然的,尤其是应试教育对于分数作为百分之99的评判标准来看,考试对于该类学生的学习激情已经没有太大刺激了。不过,我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已经是县城最好的初中了,如果要转学只能去市里。这对于我父母来说,是一意识层面之外的事情。因为,有很多乡镇的职工子女送到县城里读书的,很少有送到市里读书的。所以,这个选项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去做这件事情了。还有一些更有胆量的家长,可能会想办法让孩子去更大的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家长在我们家乡是没有先例的。

我想,也许我是我的父母,我会是那种大胆的类型,如果我的孩子面临失去学习激情的情况,我会寻找更优秀的学校。当然了,我的勇气自然是大的,否则也不会直接辞职一个省会重点中学的编制教师职位,而且还是没有开始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裸辞”。但是,我评估自己的学业背景和学习能力,还有家庭条件,我来德国留学是一个稳妥的选择。我如果是父母,我会评估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以及目前所在学校的水平,然后询问孩子想法,做出最佳选择。当然,有的孩子,就是喜欢那种把秋裤扎进袜子的安全感,一辈子喜欢做最稳当的事情,呆在父母身边,长大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式的生活。有的孩子,就像我一样,只有不断的发现新挑战才能让我更快乐,生活更有激情。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自我的教育都是应该现了解“天赋”,就是天生的那种追求是什么。我无时无刻不在评估自己,探索自己的边界,思考不同的话题,让我停下来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只能不断前进。所以,哪怕是学年第1也有遗憾,都以为自己能做的更好。不过,这种反思也是必要的,避免以后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多走弯路,而直路也不是更快的飞黄腾达,而是更快地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那条路。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917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