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你的人生立马开挂的好办法:

自己的“主体性”

Hi,我是煊棠儿。

想象你的心一片湖水。

风掠过水面就泛起波纹,雨滴落下便荡开涟漪,他人的情绪与声音像石子接连砸入,激起的浪花整夜难平

那些细腻的感知力,明明是最珍贵的触角,却总让你活得像个被外界操控的情绪容器

直到某天,你发现湖面下的秘密:

真正的力量,不是让湖水变得坚硬如铁,而是让整个湖泊蜕变成更完整的生命

心理治疗师伊米·洛曾说:“敏感不是缺陷,而是未被驯服的天赋。”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东亚小孩都或多或少,都是高敏感之人。

因为我们的生长和教育环境,决定了我们无法从心自由地做自己

你从小便要学会去了解规则、适应规则、遵守规则,甚至能利用和掌握规则去做事。

你的敏感、谨慎、细腻入微,其实是你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保护自己的方式

但久而久之,这种行为也压抑了你的个人主体性的生长和发展

这个三维世界遵循能量守恒原理,当社会发展到人人都有高敏感的趋势时,解药就会自然出现。

所以,我们开始推崇“钝感力”。

开始把高敏感人贴上“玻璃心”“想太多”的标签,仿佛与这个主流世界格格不入。

但实际上,你只是没有意识到,高敏感人并不是社会劣质的产物,而是有待自我完善的宝藏

若能找到自己的“主体性”,便能将细腻的触角化为破局的利剑

这些曾被你视作拖累和伤害的特质,终会成为你人生开挂的密钥。

01 什么是个人的“主体性”?

我理解的「人的主体性」,对自我价值的笃定、对外界反馈的筛选力、对天赋的深度开发

首先体现在,你具有内在的完整性

能够全面拥抱和接纳自己,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觉察和自我肯定

人只有在真正了解自己的个性、习惯、思维、认知和行为模式之后,才能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

很多时候,你习惯社会标准去定义自己,去保持“应该遵守”的行为和准则。

而将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属于天性的那部分特质隐藏起来,所以你才会觉得活得很辛苦。

因为你失去了自我,缺少自我完整性带给你的内在力量的支持

活成一个没有能量,没有动力,只有一副空壳的看似完美的皮囊,又有什么用处?

其次,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对外界信息的过滤和筛选

你不是信息的集合体,而是有感受、可选择、有分辨能力的主体。

但你往往因为某种社会或人际层面的压力,让你内生的主体性被压抑。

你选择不加思索地相信和吸收某些不适合你的观点

这在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中都有所体现。

上学时候的行为规范,对“努力”重要性的追捧和放大,让你守规矩,懂礼貌,要懂事和不淘气。

这些种种条件的束缚和规范,是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标准化”的人,而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生产环节。

它不要求你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而只需要遵守和听话。

因为“特别”会给规则带来挑战,会给管理者带来麻烦。

如果你选择不去分辨思索,就盲目接受外在对你的标签化定义你就在主动放弃你的个人主体性

最终的结果是,在标准化的流程中,成长为一个“标准化”和“同质化”的环境产物。

但事实上,具有普遍的大规模生产性的同质化产品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最后,个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对自身天赋的深度开发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环境的制约

生长于掌控力强的环境,就会受到养育者的影响而要求自己成长为什么类型的人。

生长于开放自由的环境,就会去模仿环境中被认可的社会角色,去给自己定义人生方向。

但无论生长环境是否允许和支持,我们都必然会开展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

就是找到自己的个人天赋和人生使命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但如今社会上,有大多数拥有高学历和文化水平的人反而平庸和普通。

他们对待生活没有热情和动力,庸庸碌碌地过着每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习惯了“抄作业”。

看到哪种行为被社会认可了,那你就要去跟着学习和模仿;看到别人做了什么有挑战但很厉害的事情,那你也要去尝试。

在标准化教育的培养模式下,我们习惯了求认同的思维模式

选择做一件事,不是先问自己想不想,而是去看外在给它的评价好不好。

这也是为什么,你考了那么多证书,读了那么久的书,学习到了那么多道理,但依然不开心,也没有成就感。

因为通过自我觉察和自我肯定而获得的个人主体性,与你的学历、文化、教养都没有关系,不会因为你读到了博士才学会和掌握这项能力。

人最重要的是拥有主体性。

你是把自己当主体看待还是遵循社会标准把自己当客体看待,拥有的人生将会天差地别。

02 如何拿回自己的「主体性」呢?

首先,学会自我接纳

大多数高敏感之人都是羞于承认敏感的人

你习惯了在社交场合强装外向,却在独处时经常被疲惫感吞噬。

拿回个人主体性的第一步,就是正视自己的高敏感特质

停止否定过度共情的细腻,接纳易受刺激的神经反应,并尝试将敏感转化为深度思考的武器。

你深谙社会规则,也洞悉人性,所以你往往会穿透事物的表面而看到更深层次的真理。

这是你的天赋,不妨用它来帮助更多的人。

分享你感知到的有价值的东西。

也许它会颠覆社会认知,但也会让更多对内向与高敏感人群有偏见之人开始重新审视。

当你不再否定自己的敏感,世界才会真正看见你的光芒。

高敏感人的主体性,始于你对“我本如此”的坦然拥抱。

其次,设定边界

筛选力重塑能量磁场

高敏感特质的人太在意外在的反馈,往往对负面评价耿耿于怀,甚至陷入抑郁。

因此,打破恶性循环的重要方式就是:

划清界限,不再试图用别人的标准修剪自己

主动远离消耗性社交,拒绝迎合刻板的社会角色,只接纳和吸收与价值观契合的观点和信息。

你需要保护好你的能量在嘈杂的环境守住心神,在无人之处蓄积能量

你只需要照亮你认为值得照亮的角落,而不是去满足所有人成为人群中的太阳。

最后,去解决问题

你习惯了把敏感当伤口捂着不让它现于人前,但你却未发现硬币另一面的强大天赋:

你能觉察客户没说出口的需求,像中医把脉般精准;

你能在混乱中捕捉灵感丝线,织出他人看不见的图案;

你能为文字注入温度,让数据流淌出人性脉搏。

你的感知力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能力,能帮你解决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师可以用你的共情力雕琢用户体验,咨询师可以借你的洞察力破解关系困局,作家能凭你的情绪感知力戳中时代痛点。

敏感曾让你感到痛苦,但用它解决真实问题时,它便成了你的超能力

当你将天赋对准世界的痛点,敏感便是最锋利的专业护城河。

03  成为自己,拿回自己的力量

高敏感人的终极胜利,是成为自己

你常常被教导要“钝一点”,但真正的人生破局,从不是自我阉割。

而是以主体性为锚点,将敏感淬炼成以下三种力量:

拥有自我觉察力,在独处中校准人生方向;

具备环境筛选力,用边界守护精神净土;

抓住天赋变现力,将细腻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利刃。

你的共情力、洞察力、敏感性,这些曾被你视作脆弱的特质。

一旦将它们与主体性结合,便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那些曾刺伤你的,会成为你破局的刀锋;

那些曾淹没你的,将化作托起你的浪潮。

当你停止与世界的粗糙对抗,转而深耕自己的细腻土壤,你的人生便会像按下快捷键一般:

过去困扰你的嘈杂,终将成为托举你飞跃的阶梯。

#个人成长 #思维认知 #觉醒 #人生感悟

图/文 原创 煊棠儿

*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煊棠儿

*抄袭必究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994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