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你的人生立马开挂的好办法:
找回自己的“主体性”。

Hi,我是煊棠儿。
想象你的心是一片湖水。
风掠过水面就泛起波纹,雨滴落下便荡开涟漪,他人的情绪与声音像石子接连砸入,激起的浪花整夜难平。
那些细腻的感知力,明明是最珍贵的触角,却总让你活得像个被外界操控的“情绪容器”。
直到某天,你发现湖面下的秘密:
真正的力量,不是让湖水变得坚硬如铁,而是让整个湖泊蜕变成更完整的生命。
心理治疗师伊米·洛曾说:“敏感不是缺陷,而是未被驯服的天赋。”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东亚小孩都或多或少,都是高敏感之人。
因为我们的生长和教育环境,决定了我们无法从心自由地做自己。
你从小便要学会去了解规则、适应规则、遵守规则,甚至能利用和掌握规则去做事。
你的敏感、谨慎、细腻入微,其实是你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保护自己的方式。
但久而久之,这种行为也压抑了你的个人主体性的生长和发展。
这个三维世界遵循能量守恒原理,当社会发展到人人都有高敏感的趋势时,解药就会自然出现。
所以,我们开始推崇“钝感力”。
开始把高敏感人贴上“玻璃心”“想太多”的标签,仿佛与这个主流世界格格不入。
但实际上,你只是没有意识到,高敏感人并不是社会劣质的产物,而是有待自我完善的宝藏。
若能找到自己的“主体性”,便能将细腻的触角化为破局的利剑。
这些曾被你视作拖累和伤害的特质,终会成为你人生开挂的密钥。

01 什么是个人的“主体性”?
我理解的「人的主体性」,即对自我价值的笃定、对外界反馈的筛选力、对天赋的深度开发。
首先体现在,你具有内在的完整性。
能够全面拥抱和接纳自己,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觉察和自我肯定。
人只有在真正了解自己的个性、习惯、思维、认知和行为模式之后,才能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
很多时候,你习惯用社会标准去定义自己,去保持“应该遵守”的行为和准则。
而将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属于天性的那部分特质隐藏起来,所以你才会觉得活得很辛苦。
因为你失去了自我,缺少自我完整性带给你的内在力量的支持。
活成一个没有能量,没有动力,只有一副空壳的看似完美的皮囊,又有什么用处?
其次,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对外界信息的过滤和筛选。
你不是信息的集合体,而是有感受、可选择、有分辨能力的主体。
但你往往因为某种社会或人际层面的压力,让你内生的主体性被压抑。
你选择不加思索地相信和吸收某些不适合你的观点。
这在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中都有所体现。
上学时候的行为规范,对“努力”重要性的追捧和放大,让你守规矩,懂礼貌,要懂事和不淘气。
这些种种条件的束缚和规范,是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标准化”的人,而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生产环节。
它不要求你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而只需要遵守和听话。
因为“特别”会给规则带来挑战,会给管理者带来麻烦。
如果你选择不去分辨思索,就盲目接受外在对你的标签化定义,你就在主动放弃你的个人主体性。
最终的结果是,在标准化的流程中,成长为一个“标准化”和“同质化”的环境产物。
但事实上,具有普遍的大规模生产性的同质化产品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最后,个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对自身天赋的深度开发。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环境的制约。
生长于掌控力强的环境,就会受到养育者的影响而要求自己成长为什么类型的人。
生长于开放自由的环境,就会去模仿环境中被认可的社会角色,去给自己定义人生方向。
但无论生长环境是否允许和支持,我们都必然会开展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
就是找到自己的个人天赋和人生使命。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但如今社会上,有大多数拥有高学历和文化水平的人反而平庸和普通。
他们对待生活没有热情和动力,庸庸碌碌地过着每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习惯了“抄作业”。
看到哪种行为被社会认可了,那你就要去跟着学习和模仿;看到别人做了什么有挑战但很厉害的事情,那你也要去尝试。
在标准化教育的培养模式下,我们习惯了求认同的思维模式。
选择做一件事,不是先问自己想不想,而是去看外在给它的评价好不好。
这也是为什么,你考了那么多证书,读了那么久的书,学习到了那么多道理,但依然不开心,也没有成就感。
因为通过自我觉察和自我肯定而获得的个人主体性,与你的学历、文化、教养都没有关系,不会因为你读到了博士才学会和掌握这项能力。
人最重要的是拥有主体性。
你是把自己当主体看待还是遵循社会标准把自己当客体看待,拥有的人生将会天差地别。

02 如何拿回自己的「主体性」呢?
首先,学会自我接纳。
大多数高敏感之人都是羞于承认敏感的人。
你习惯了在社交场合强装外向,却在独处时经常被疲惫感吞噬。
拿回个人主体性的第一步,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高敏感特质:
停止否定“过度共情”的细腻,接纳“易受刺激”的神经反应,并尝试将敏感转化为深度思考的武器。
你深谙社会规则,也洞悉人性,所以你往往会穿透事物的表面而看到更深层次的真理。
这是你的天赋,不妨用它来帮助更多的人。
分享你感知到的有价值的东西。
也许它会颠覆社会认知,但也会让更多对内向与高敏感人群有偏见之人开始重新审视。
当你不再否定自己的敏感,世界才会真正看见你的光芒。
高敏感人的主体性,始于你对“我本如此”的坦然拥抱。
其次,要设定边界。
以“筛选力”重塑能量磁场。
高敏感特质的人太在意外在的反馈,往往对负面评价耿耿于怀,甚至陷入抑郁。
因此,打破恶性循环的重要方式就是:
划清界限,不再试图用别人的标准修剪自己。
主动远离消耗性社交,拒绝迎合刻板的社会角色,只接纳和吸收与价值观契合的观点和信息。
你需要保护好你的能量,在嘈杂的环境守住心神,在无人之处蓄积能量。
你只需要照亮你认为值得照亮的角落,而不是去满足所有人成为人群中的太阳。
最后,去解决问题。
你习惯了把敏感当成伤口捂着不让它现于人前,但你却未发现硬币另一面的强大天赋:
你能觉察客户没说出口的需求,像中医把脉般精准;
你能在混乱中捕捉灵感丝线,织出他人看不见的图案;
你能为文字注入温度,让数据流淌出人性脉搏。
你的感知力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能力,能帮你解决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师可以用你的共情力雕琢用户体验,咨询师可以借你的洞察力破解关系困局,作家能凭你的情绪感知力戳中时代痛点。
敏感曾让你感到痛苦,但当你用它解决真实问题时,它便成了你的超能力。
当你将天赋对准世界的痛点,敏感便是最锋利的专业护城河。

03 成为自己,拿回自己的力量
高敏感人的终极胜利,是“成为自己”。
你常常被教导要“钝一点”,但真正的人生破局,从不是自我阉割。
而是以主体性为锚点,将敏感淬炼成以下三种力量:
拥有自我觉察力,在独处中校准人生方向;
具备环境筛选力,用边界守护精神净土;
抓住天赋变现力,将细腻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利刃。
你的共情力、洞察力、敏感性,这些曾被你视作脆弱的特质。
一旦将它们与主体性结合,便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那些曾刺伤你的,会成为你破局的刀锋;
那些曾淹没你的,将化作托起你的浪潮。
当你停止与世界的粗糙对抗,转而深耕自己的细腻土壤,你的人生便会像按下快捷键一般:
过去困扰你的嘈杂,终将成为托举你飞跃的阶梯。
图/文 原创 煊棠儿
*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煊棠儿
*抄袭必究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