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愤又如何
上篇文章写到曹植由于狂放不羁的性格,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决定不再重用曹植。一年后曹操病死,曹操在临死时把魏王的位置传给了卞夫人的大儿子曹丕。曹丕是一位善于韬光养晦的人,逐渐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成了最后的赢家。就在曹丕当上魏王的这一年,他废掉了形同虚设的汉献帝刘协,自己称皇,历史进入了魏国时期。400多年的汉朝停止在汉献帝的手里。
对于曹丕来说,汉献帝从来就不是威胁,对他最大的威胁是曹操曾经最看好的曹植。曹丕曾想杀掉曹植,之所以没有杀成,并不是因为曹植成功七步做诗,而是因为两人同是卞夫人所出,母亲不允许手足相残。曹植被曹丕封为安乡候,连王爷也不是。从此曹植日日酗酒,再也无心朝事。
此时的曹植不过29岁,虽然显出消沉姿态,却仍然令曹丕忌惮。曹丕怕他在一个地方久了,会形成势力,威胁朝廷,于是每过几年就会把他改封到另一个地方,曹植因此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曹植喝了一段时间的酒,终于还是清醒过来,他不想继续做宅男了。他并非胸无大志,身无才能之人,他只是在皇位争夺赛中失利,又经历了生命威胁才这样。当他清醒过来,他想到的还是要为皇家贡献力量。
曹植在一次流徙的途中经过洛水,幻想水中女神凌波微步洛水之上。他作下《洛神赋》,称赞洛神的美丽,那是他心中的美好理想的神化形象,他多想实现心中的志向啊!
曹丕做了6年皇帝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曹叡继位,曹植觉得机会来了,他再也不想过到处搬家的生活了,他要为国效力。曹植在这段时间做下了许多首诗,这些无题诗代表了他杂乱的心情,故而被称为杂诗。这是杂诗的第5首,很好地代表了他的心情。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付国忧。译文:清晨,我的仆人认真整理行囊,因我要有一场远游。
若问我去向何方,我要去南方,因为吴国是我们的敌仇。
虽然要奔赴万里,那也在所不辞。我不愿去往东方,过安逸的生活!
我要畅听江边的悲风,遍观淮泗之水的疾流。
无论一叶轻舟还是一帆快艇,只要渡过江,便可完成使命。可惜,我的壮志难酬,这让我痛心无比!
其实闲居本不是我的志愿,我心甘情愿为国解忧!
曹植放下了与皇位争夺的狭隘之心,以国家为重,想要以此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曹植此时想去吴魏前线参与战斗。
而曹叡此次让曹植去往的是雍丘,曹丕曾将曹植封于此,后又迁徙他处。此地在洛阳以东不远的地方。曹植即将踏上东路,而不是去往南方。虽然曹植激情满怀,拥有报国之志,奈何这首诗歌即使传到了曹叡的耳朵里,但曹叡是个生性冷静之人,并未受到任何感动。曹植一如既往地被闲居迁徙,他忧愤异常又无可奈何,41岁就去世了。
曹植才华横溢,留下了许多的名篇,令后人赞叹不已。他一生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02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