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领导观》

近来读《三国》发觉里面的领导艺术对如今的职场大有裨益,古人评价一个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需要有容人之量、知人之明和用人之才。刘备有容人之量和知人之明却无用人之才,孙权有容人之量和用人之才而无知人之明,曹操有知人之明和用人之才而无容人之量,所以才有后面的三足鼎立,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号召天下的一面,但是谁都不能完成统一的大业,这是时也命也的感悟。

后来在职场中渐渐明白,一个好的领导要有才、明、量三者匹配且能擅于应用,只具备其中的一样或两样,能成就一番的事业,但这事业不可谓大或全面,领导要知人用人容人,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团队,才能带着大伙一起发家致富。读者们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处境来看看自己的领导是不是具备这三样宝藏,如果一样都不具备,那这样的领导肯定是不值得追随的,早弃之为好!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许多职场中人工作多年后喜欢重回学校读个MBA,想学习一些商业的管理知识,增强自己的领导能力,为自己拿个文凭镀层金,甚至有的想结交些大佬或者找个金龟都无可厚非,倘若能在学校里安静的读会书是好事情,但是只是拿来做个社交的场合可能学到的东西还不若一本《三国》透尽人生的各种道道,人年轻的时候心气总是盛的,总想证明些自己的能力,越成熟后才会明白少既是多的道理,避免没有必要参加的聚会或者无用的社交,多静下来沉淀下自己的所得,人生后半场的路才会越走越顺,越宽广。

《三国》里其实我觉得曹操是个不错的领导,如果当初关羽能像张辽一样的归顺于曹操而不是刘备,关羽也许能活得更长久并且取得人人羡慕的官职,曹操是真心待他,他们的联合也许会让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更大更盛,但是关羽也不会因为“忠义”的形象而流传千古,他会成为“助纣为虐”的形象而留在世人的心中,况且得道者多助,刘备尚有诸葛孔明的辅助,取下三分之一的天下,而且关羽有刚愎自用之心,越是到高位越是容易失败,反而被他人算计,能得到刘备的庇护,在他仁慈的领导下,关羽的忠义得到了放大,他也获得了自己的成功,虽败走了麦城,但是却成为了千古的传奇,被后人侍奉。

反观职场,如果员工只是跟随着发展较好的领导而不顾该领导的为人,虽然可得一时之发展,但是长久却不是栖身之处,该领导若有一天被扳倒,那大厦将倾,势必也会伤及更多“无辜“,与其被影响还不如早点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换赛道,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人生是很漫长的,而职业生涯又长达三十年之久,此时的得意或失意也只是一时,后续的人生焉知福祸,失意的时候不要忘记努力,得意的时候莫要忘行,跟着好的领导,同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那些好的闪光点,等有一天自己带团队的时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汇聚人心,共创一番事业!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04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