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争求合作,中方打到美方筹码底线

 以斗争求合作,中方打到美方筹码底线

来源: 券商研报精选 来源:高瑞东宏观笔记


核心观点:

在中国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与美谈判“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美X谈判”进展缓慢,对美国经济、市场和特朗普选盘逐步造成实质性伤害。在这一背景下,《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体现了中方经过持续斗争获得了阶段性胜利,特朗普以减让关税开启了中美经贸谈判。根据我们5月10日的系列第八十四篇报告推测, 美方谈判底线的下限是20%芬太尼关税,上限是20%芬太尼关税+34%对等关税,而中方本轮基本打到了美方的筹码底线。

但是,特朗普政府的短期妥协,本质还是希望给逆全球化政策寻求缓冲期,其将不断地平衡短期经济代价和长期自我革命的收益,在全面“滞胀”和摇摆州产业回流中寻求公约数,以求“速成”贸易协议。且服务于平衡财政、贸易结构调整和遏制中国的10%基础关税、232行业类关税、及对华20%芬太尼关税,接近其谈判底线,难以通过谈判减免,未来美国关税税率将永久性上升。

从资产价格而言,短期全球将开启一段risk on的交易,风险资产价格上涨、避险资产交易热情暂歇;但美国逆全球化趋势已成,将给资产定价模式和资金流动方向带来永久性改变,这条慢叙事逻辑依然没有被打破。

今年以来,我们针对于关税持续性推出跟踪报告,敬请参考:

5月10日:中美会晤前哨观察:特朗普的交易底线

4月28日:特朗普释放和解信号,中国掌握谈判主导权

4月10日:关税互搏,中美经济韧性谁更强?

4月3日:特朗普升级全球关税战,对华后续军棋推演

3月5日:中美关税第二轮,双方在如何出牌?

2月7日:如何看待美中加墨本轮关税交锋?

一、峰回路转,中美日内瓦会谈发布联合声明,互减91%关税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下文简称“《声明》”),《声明》内容整体超预期:

第一,美方取消对中方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4月8日美方将对中方产品的税率,从34%提升至84%,4月9日又提升至125%。根据声明,美方取消8日和9日累计加征的91%对华关税,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加征的91%反制关税。

第二,美方4月2日对中方加征的34%对等关税中,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4月2日,美方宣布将加征对等关税,对中国等贸易逆差国加征了不等的对等关税,并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75个国家暂停实施对等关税90天,税率降至10%。在中美本次互降关税后,美方对中方与其他国家一样,延迟实施90天对等关税,但还是保留了10%的关税。作为回应,中方相应地暂停实施90天的24%关税,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

中美当前就关税达成的共识,基本符合我们在5月10日报告中所进行的预测。我们此前提出,特朗普10%的基础关税、232行业类关税和针对中方的20%芬太尼关税分别服务于平衡财政收支、制造业回流美国、打压中国制造业的长期目的,接近其谈判底线,难以让步,而对等关税则存在谈判空间。据此我们猜测,美方对中方的关税谈判存在这样的上下限设想——下限是20%芬太尼关税,上限是20%芬太尼关税+34%对等关税。从此次会谈的结果来看,中美当前达成关税税率为20%芬太尼关税+10%普适性关税,在我们的预测区间内,接近下限水平(具体请参考我们发布于2025年5月10日的报告《系列第八十四篇" ——中美会晤前哨观察:特朗普的交易底线》)。

第三,中方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我们理解,当前美方取消的是4月2日以来的部分关税,那么中方也相应暂停的是4月2日之后发起的非关税反制。今年2月和3月美方对华加征的20%芬太尼关税尚未取消,因而2月及3月中方对美的非关税反制措施也不在暂停或取消的范围内。(具体请参考2月6日报告《如何看待美中加墨本轮关税交锋?》,及3月5日的报告《中美关税第二轮交锋,双方在如何出牌?》)。

在4月2日美方征收对等关税后,中方接连发布反制行动,包括4月4日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产业竞争力调查、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发布出口管制管控名单、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美方部分企业禽肉及禽肉骨粉输华等。而后中方不断地完善对美制裁框架,4月11日海关总署明确以“流片地”作为芯片原产地,5月9日我国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等,查漏补缺,加大制裁效果。

第四,中美双方一致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声明》提到,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协商可在中国、美国,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

在《声明》发布后,全球风险资产大涨,美股大涨,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均涨超2%;避险情绪下滑,COMEX黄金期货盘中一度跌破3270美元/盎司,中国国债期货收盘全线收跌。外汇方面,美元指数大涨,但人民币涨势更强,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升破7.20关口。

整体来说,《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体现了中方在国际贸易斗争中,不畏霸权、持续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后,中方率先对美方施加对等的反制性关税,而美方则蛮横的对这一行为实施报复,并且对其余不报复国家暂停关税90天,要求别国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妄图形成围困中国的包围圈。

但是,美方与其余国家谈判进展缓慢,在五个优先协商国中仅与英国达成了“面子工程”协议,与日谈判陷入停滞;5月12日,欧盟计划对950亿欧元的美国进口产品采取潜在反制措施。谈判进展不顺,美国资产持续遭到抛售,美债期限溢价持续攀升,反映出美债信用实质性受损,美国消费者预期回落至历史低位,通胀预期快速反弹,经济出现衰退风险;中方自1月暂停自美大豆玉米采购,并加大自澳大利亚、巴西进口农产品,这给美国经济、市场、就业造成了实质性伤害,甚至会冲击摇摆州选票。5月6日特朗普还在“嘴硬”,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称,他不会为了开启谈判而取消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但仅不到一个星期,美方就妥协,通过下调对华关税税率换取中美磋商的开启。

二、国际经贸斗争势必艰难,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经历多年与美斗争,尤其是特朗普总统本人反复无常,阶段性胜利之后我们依然要对美方政策反复抱有高度警惕性,对国际经贸斗争持有长期战的心理准备。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短期妥协,本质还是希望给其逆全球化政策寻求缓冲期。

从经济来看,多项数据开始转弱。消费方面,美国一季度耐用品消费环比转负,消费者大类支出更为谨慎,通胀预期飙升;私人投资方面,除了交通运输和AI相关的信息处理设备投资增速较高,工业设备投资环比折年率为-1.4%,这意味着短期制造业回流还无法快速见效;政府支出方面,减支不及预期,2025财年前6个月财政赤字继续快速扩大。叠加上关税影响,美国经济将不可预测地滑向“滞胀”。

从选情来看,关税对成本的冲击,可能先于制造业回流抵达摇摆州。根据美联储于2025年4月发布的工作论文指出,关税影响更为集中在依赖制造业和跨国生产的地区,具体来看,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等地区,受关税扰动较大,主因上述地区是美国主要的汽车、机械等的制造区,关税抬升将增加企业供给侧压力。

此外,关税的累退性质使得高关税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更大,也即随通胀抬升,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将把大部分薪资用于购买商品,而富人会存储更高比例的收入。这意味着关税将对低收入美国人产生更大影响,进一步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或冲击其底层选盘。

从全球贸易谈判来看,美方与其余国家谈判进展缓慢。在其精心挑选的五个优先协商国中,仅与英国达成 “面子工程”协议,与日谈判因美方要价过高陷入停滞,而韩国、澳大利亚短期需重组政坛,预计谈判也将较为缓慢,印度方面因为与美国存在地缘政治和经贸利益互换的空间,可能会在继英国后取得突破。

日本在持续妥协后并没有得到美方特殊照顾,开始从“软柿子”变成“刺儿头”。日本在年初就承诺对美新增1万亿投资,却“一刀切”地被加征关税,此后日本率先与美方开启谈判,但被开出了贸易顺差降至零等苛刻条件。在5月8日英国示范了如何通过开放农产品和机械市场、减免数字服务税等让步换取汽车关税税率降至10%后,日本首相石破茂于5月11日表示,虽然这是一种模式,但日本寻求撤销加征汽车关税,而不是降到10%这一百分比。这恰恰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与美谈判“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

但是,特朗普政府的短期妥协,本质还是希望给其逆全球化政策寻求缓冲期,其将不断地平衡短期经济伤痛的代价和长期自我革命的收益,在全国滞胀压力和摇摆州产业回流中寻求公约数。特朗普的目标,还是希望驱动其余国家与美国“速成”贸易协议。

但是正如我们此前分析,特朗普10%的基准关税、232行业类关税和针对中方的20%芬太尼关税分别服务于平衡财政收支、制造业回流美国、打压中国制造业的长期目的,上述几类关税接近其谈判底线,难以通过谈判减免,未来美国关税水平将长期上升。美国白宫政策智库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在2024年11月份发表的题为《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的报告表示,在某些情况下,美国的最佳关税税率约为20%。

对此,美国或许会通过谈判,给予各国有额度控制的商品税率减免(如英国10万辆汽车)或有时间期限的豁免清单,来阶段性对冲永久性关税抬升的影响。

从资产价格而言,短期全球将开启一段risk on的交易,风险资产价格上涨、避险资产交易热情暂歇;但美国逆全球化趋势已成,将给资产定价模式和资金流动方向带来永久性改变,这条慢叙事逻辑依然没有被打破。

三、风险提示

1)美国经济超预期回落,通胀超预期回升;

2)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俄乌危机、巴以冲突、印巴冲突升级;

3)国内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出台力度不及预期。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07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