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时刻(120)
汗水没有白流,付出总有回报。经过三天的鏖战,今日比赛终于落下帷幕。女队获得冠军,男队获得季军。这样的成绩太令人意外,我们没有想到,队员们没有想到,连对手和观众也很意外。但意外之余则是释然,不管是场馆工作人员,还是认识的同行,甚至是其他运动员,或是走过驻足观看了的观众,讨论最多的就是“临泽的双胞胎速度太快了,她们运球跑起来别人根本追不上。”“临泽的孩子们拼劲十足,球技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论拼搏精神,他们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
是啊,我们的看家绝技就是敢打敢拼,这是我们农村孩子的优势。观看本次比赛,我们可能是唯一的农村学校代表队,技术没有对手们前卫,战术意识差,对篮球的理解不足,这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成的。据交流得知,其他代表队都是从几千名学生中选拔的队员,而我们只有二百多人,是十人中选择一人。如果只计算五六年级的,我们是6:1。有两个县的代表队中的选手80%左右都在培训班训练,而我们只有两人,而且还是四年级的学生。而这两人好像也是本次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学校出男女队也是稀奇可数的。这样不利的因素并没有让我们的孩子们爬下,他们流汗、流泪更流血,没有被困难压倒,如男队在接连输球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最终站在了领奖台上,这不说不是奇迹,可我知道 这是毅力的比拼,意志的较量。正如孩子们说的,我们才输了一场,我们还有机会,我们不能倒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农村孩子朴实的语言与无声的行动。
稻盛和夫说,行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心用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孩子们用行动征服了我们,征服了对手,征服了观众。至高殿堂她们登临无可厚非,名至实归。
回想出征时的目标,表面上常说实力不济,领孩子们见见世面,玩玩而已。暗地里却想能打入前三最好,这样也保住了去年的荣誉。佳颖同学说,老师,我们去年拿个第三,今年若能夺得亚军是不是就厉害了。这也许就是本次比赛中最火的“一姐”的个人目标吧,也许幸运女神眷顾了我们,我们真的打破了多年篮球“冠军荒”,实现了重大突破,是学校的突破,也是全县小学生的突破。就连男队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去年参赛队成绩是倒数第二,而今年我们拿到了奖牌。正如马云说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梦想就是动力,梦想就是方向。
当哨声响起的那一刻,孩子们沸腾了,欢呼跳跃,喊出了心中的压抑,尽情释放着三天的憋屈。幸福来的太突然,当金灿灿的奖牌悬挂胸前时,开心的笑脸如花,这笑脸要送给自己,送给教练,送给父母,送给所有的人。手举奖杯,手握奖牌,手持证书,比赛时的酸甜苦辣都已不复存在,已成过眼烟云,一切都被这荣光遮掩、消弭。少年不知愁滋味,今日有乐享今日。
离开酒店,坐上大巴,告别帮我们圆梦的高台,我们记住了来时的路,那条坑坑洼洼,颠簸我们心肠五肺的路,我们选择了更平坦的路。两条路,两种心境,路不同,结果不同。也许正是那条崎岖不平之路激发了孩子们的斗志,才让我们走向了平坦大道。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我们何尝不是在一次次的开辟人生新路呢?一路上,车内好像圈了一群麻雀,叽叽喳喳,说比赛,谈对手,甚至还有人异想天开的期望去打省级比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孩子们的心是纯真的,是无惧无畏的,他们看到的永远是蓝天。装眠的我偶尔也会插言几句,“羡慕”他们的奖牌,试图假意想收藏他们的奖牌,却被他们一一拒绝。这是他们的荣耀,是他们的荣光,更是他们的第一次真正付出后的回报,相信他们,他们更想永远永远收藏,将这枚奖牌铭驻在内心。
回到了学校,家长、同学投来了羡慕、赞许的目光。哇,孩子们获得了金牌🥇,真厉害!笑脸已经挡不住双腿的力量,步伐更豪迈了。小叶的妈妈看到女儿,快速跑过来拿起了她胸前的金牌,翻来覆去的瞅,仿佛从中找到女儿比赛时的情景。同学跑过来也在端详,是问,进行着短暂的交流。此刻,我没有驻足观看,我想把这幸福的时刻留给队员们、同学们和家长们。短暂的离别是为了筑梦,经过“千锤百炼”“九九八十一难”,三天后梦已成真,此刻他们之间会有千言万语,我们的话已苍白无力。荣誉属于孩子们,但也属于支持我们工作,支持孩子成长的家长。因为优秀的孩子后面一定会有一个优秀的家庭或是父母在默默支持他们。
一路历程,是磨难,有艰辛,是考验,有汗水。回头想想秋学期的决策有多么“英明”,“我们不能在足球这棵树上吊死,校校都在抓足球,况且我们今年已经证明了自己,再要突破很难。足球出成绩周期过长,我们何不另辟蹊径,玩玩篮球,也许会实现弯道超车,收到不一样的惊喜与效果。你只要在六年级每周坚持上一节课就行,不急着建队训练,全年级普及篮球,玩大众篮球。”实践证明了我们的布局是正确的,领先的,谋略是成功的。万事贵在有谋划,重在有人执行,坚持训练。“贫民足球队”放光芒,且光芒四射。万事不能等,不然就是死路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次次的比赛都让众多的关注着揪心,“保姆”们带着孩子们及荣誉回来了,但也带来了嘶哑的声音。三天八场比赛,只有队员们和我们知道,孩子们是怎么打的,我们是怎样喊的。去年比赛打完,我曾肯定的说,以后再不带学生外出比赛了。一年后,我失言了,又站在了队员们的身边,近距离为他们呐喊助威,添水使劲。孩子们胜利的那一刻,我开心,和他们击掌庆贺,捧肩呐喊。此时只有胜利,没有了付出,只有荣光,没了疼痛。面对荣誉,万民喜乐,面对荣誉,当奋勇前行。
记得临行前,我写到“成绩是师生共同耕耘的印记,却也是翻篇的序章。教育之路没有终点,如今我们愿化作阶梯,托举孩子们触碰更高的梦想。新征程已启航,我们与孩子们携手,向光而行,奔赴下一场山海!”这是临行前的誓言,也是今日的肺腑之言,将用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为孩子们服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