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灿烂千阳》:女性的困境与觉醒

《灿烂千阳》是胡塞尼三部曲其中的一部,它是一部“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比读《追风筝的人》受到的震撼更加强大。

《灿烂千阳》是以阿富汗常年战乱和频繁的政权更替为背景,讲述了阿富汗妇女在其中所受到的压迫和奴役,以及他们为爱而进行的勇敢抗争。

常年战乱使整个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尤其是阿富汗的妇女更是深受其害。我从来都没有想到那里的女人简直是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出门要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说的难听一点,女人走在街上更像是行尸走肉,而且还得有男人的陪伴才行,她们只能在家里充当生育工具,做家务,带孩子,伺候男人,同时还要遭到家暴。

书中集中讲述了两位阿富汗女性玛丽雅姆与莱拉跨越30年命运的交织,书写了一部血泪铸就的女性的困境与觉醒。

玛丽雅姆因为“哈拉米”(私生女)的身份,不能得到父亲富豪家庭的认可,只能将侍女出身的母亲发配到乡下破泥屋里居住,所以她只能跟着母亲,备受蒙羞和欺凌。

玛丽雅姆童年时,她极其渴望得到父爱,即使她在母亲对父亲的咒骂声中生活,她仍然坚定地相信父亲对她的爱,总是盼望着每周四父亲能到乡下来陪伴她,还有那些父亲送的小礼物。

然而赫拉特之旅却被父亲拒之门外,是她太幼稚了,好奇父亲的家和那些兄弟姐妹们,她独自来到父亲的别墅,然而她在屋外等了一夜,父亲却不肯出来见她。所以,我们眼中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相。这样的一个举动,玛丽雅姆不仅没有见到真正的父爱,也失去了母亲。

母亲绝望地自杀后,玛丽雅姆不得不住进父亲的家,这时她才发现这里根本就不属于她,这里的父亲和母亲们却让她出嫁了,她被迫嫁给远在600多公里之外的鞋匠、年老的拉希德,从此,她苦难的命运就开始了,因为她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一切不公平的对待,令人摆布的婚姻,隐忍成了常态。当然火山也终有爆发的时刻,当她为了保护所爱的人,她觉醒了,她反抗了。当莱拉被希拉德掐得要窒息的时候,玛丽雅姆拿起铁铲,拼尽全力杀死了拉希德,而救下了莱拉。

莱拉出生于中产家庭,是父亲的宝贝女儿,她得到尊重,接受新思潮的洗礼,是有见识的知识女性。而且她有美好的初恋塔里克,一段非常让人羡慕的恋情。但是残酷的战争打乱了一切,父母和哥哥的罹难,她成为孤儿,不得不嫁给老男人拉希德。就这样,莱拉和玛丽雅姆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侍候丑陋不堪的家暴男希拉德。

两个女人从相互仇恨、敌对,到彼此同情、理解,再到相濡以沫,共同面对战乱、贫困和家暴的重压,他们死寂的心慢慢复苏。

莱拉为了自己和塔里克爱情的结晶,她选择忍辱负重。但她的忍辱,有时也会反抗。她会偷偷集资,策划逃离计划,莱拉带着孩子和塔里克,逃到遥远的国度,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他不会忘记玛丽雅姆,这位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人,是她牺牲了自己,成全了莱拉。莱拉会用一生去铭记她,继承她那份沉默而强大的爱。而且在战后,她选择回到那个可怕的地方,回到了回忆中的小屋,她回来是为了纪念,为的是参与故乡的重建。

玛丽雅姆意识到穷凶极恶的希拉德不会醒悟,她结束了丈夫的暴行,解救了莱拉。她亲手结束了自己获得宽恕的机会,坦然地面对死亡。她苦了十几年。没有人关心爱护她。“莱拉,我活了几十年,就只有与你相处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你就好比一缕温暖的阳光保护着我,疼爱我。足够了,真的足够了,几十年时间也就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活着。莱拉,你走吧,带上孩子走吧,我已经满足了,你好好地生活下去吧,能最后再帮你一下,真好!”

就是这样,最终玛丽雅姆把莱拉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爱护,为了保护她,她可以牺牲自己,换了莱拉的新生,也实现了自我救赎,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和人性的光辉。不管怎么样,熬过黑暗,总能迎来灿烂千阳。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多么富有诗意呀!她们在承受无尽的痛苦和压迫的同时,内心依然有希望和阳光,充满了温暖、力量和希望。她们不屈不挠,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家庭,传递爱的力量。

读书的过程当中,我忍不住总是想起苏曼殊,他被父亲从日本带回国内,回到广东的老家认祖归宗。然而那个家庭没有一个人给他好脸色,只是因为他是日本的“杂种”,母亲又不在身边,备受欺凌。即使是母亲寄钱回来,也到不了他的手里,照样挨饿受冻。后来他离开家,再也没有回去过,父亲病重,想见他最后一面,他都借缺少盘缠,不肯回家。他后来之所以暴饮暴食,完全与他少年时代的忍饥挨饿有直接关系。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国度,和平的年代,何其有幸。珍惜和平,关爱他人,让我们用爱和希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吧!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108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