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博学多才,深受元朝皇帝重用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通音律,精鉴赏。擅长书画,其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俱工,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

01、出身高贵,自幼聪慧
赵孟頫1254年10月22日生于吴兴,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赵孟頫的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亦皆仕于南宋,官衔颇高。
嫡母李氏,生母丘氏,赵孟頫自幼聪敏,5岁开始学书,读书过目不忘,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由生母督学,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

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

子昂未弱冠时,出语已惊其里中儒先,稍长大而四方万里重购以求其文,车马所至,填门倾郭,得片纸只字,人人心惬意满而去。

02、工诗文,名声大噪,拒绝做官
南宋灭亡后,赵孟頫赵孟頫25岁,一度蛰居在家。丘氏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乎常人?”

他因而愈加努力,拜老儒敖继公研习经义,并沉浸于诗文书画之中,常和当地文人逸士相往还,与钱选等人一起,被称为“吴兴八俊”。

因赵孟頫声誉日远,为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夹谷之奇所激赏,他力荐赵孟頫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赵孟頫以无意出山为由拒绝,并作诗《赠别夹谷公》:

青青蕙兰花,含英在林中,
春风不披拂,胡能见幽心。

03、草拟诏书,被元世祖赏识
1286年,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得二十余人,赵孟頫名列其首,并单独被引见入宫,觐见元世祖忽必烈。
世祖见赵孟頫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兴,让他位坐尚书左丞叶李之上。

当时朝廷刚刚设立尚书省,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挥笔立就,深得忽必烈赏识。

04、参加商讨制定刑法,据理力争
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众人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
赵孟頫则认为处罚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不足采取。

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
赵孟頫也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

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那人被说得哑口无言。

05、任兵部郎中,办案不鞭打一人
1287年六月,世祖授赵孟頫为兵部郎中。兵部总管全国驿站,以保障朝廷政令畅通。
由于当时来往使臣的饮食费用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当地官府又无力全部提供,就到老百姓家中强取,老百姓是不胜骚扰。

兵部曾就此请中书省能够增加钞币来解决,但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刘宣与赵孟頫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
在查办过程中,曾出现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一事,但赵孟頫坚决不打一个人。

06、不畏权贵,为百姓请求免税
1290年,赵孟頫升任集贤直学士。同年,发生地震,北京尤其剧烈,死伤数十万人,世祖为之忧心如焚。
世祖亲驻龙虎台,派集贤大学士阿剌浑撒里回京,召集集贤、翰林两院官会议,询问此次天灾发生的原因及消灾的办法。

但这些官员畏惧桑哥的权势,不敢说实话,只是泛引《经》《传》及五行灾异的话,以修人事、应天变来回答,不敢触及时政。
在此前,桑哥遣忻都及王济清理全国钱粮,大加搜括,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还有数千万,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有自杀的情况。

逃入山林的人,官府发兵追捕,无人敢来劝阻。赵孟頫与阿剌浑撒里非常友好,劝他去奏请世祖大赦天下,免除赋税,这样就可能消弭天灾。

阿剌浑撒里按照赵孟頫的意见向世祖奏禀,并得到世祖的允许。诏书已经草拟完,桑哥大怒,说这不是皇帝的旨意。
赵孟頫挺身而出,对桑哥说:“百姓死亡已尽,那些未征上来的钱粮到哪里去征?

若不及时免除,以后若有人将此未征之数千万钱粮作为损失而归咎于尚书省,这岂不深深连累了丞相?”
桑哥明白其利害,同意全部免除赋税,百姓因而得救。

07、力劝彻理揭发桑哥罪行,扳倒桑哥
有一次,忽必烈与赵孟頫讨论贾似道误宋国一事,指出,当时与贾似道同留梦炎对贾似道一味阿谀顺从,还不如当时只是平民的叶李敢于上书斥责贾似道。
忽必烈认为,叶李要贤于留梦炎,因为他敢于为朝廷为百姓讲真话,敢于揭露贾似道的不端。

赵孟頫退朝后对奉御彻里说:“陛下在谈论贾似道误国时,责备留梦炎当时不敢指责。
如今,桑哥的罪恶甚于贾似道,而我等不加指责,将来如何能推卸责任?但我毕竟不是陛下亲信之臣,说话陛下必不听从。

侍臣中读书知理、慷慨有气节而又为陛下所亲信的人中,没有能超过你的。捐出自己生命而为百姓除害,是仁者之事,希望你能这样!”

彻里果然向世祖揭发桑哥的罪恶。世祖大怒,命卫士将他掌嘴,彻里口鼻血涌,倒在地上。再问,彻里还是斥责桑哥罪行。
大臣也相继指责桑哥,世祖便将桑哥按罪诛杀,并废除尚书省,凡有罪的大臣也统统罢官。

08、知济南局总管府事,料事如神
世祖有意让赵孟頫参与中书省政事,赵孟頫坚持不肯。他认为久在君王身边,必受人嫉妒,故极力请求到外地任职。

1292年,赵孟頫外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当地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役,因不胜艰苦而逃走。
他的父亲诬告是同服劳役的人将掀儿杀害。赵孟頫怀疑其中有冤情,不立即判决。一个月后,掀儿自己回归盐场。郡中人都称赞赵孟頫料事如神。

09、抄经,成书法领袖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元成宗召赵孟頫赴京修《世祖实录》,孟頫以病辞归,回到江南,时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
1298,元成宗又召孟頫入都书金字藏经,并许赵孟頫举荐二十多位善书者随其入京抄经。

其中包括邓文原、邱子正、金江正等,后皆赐得官。这件事,让赵孟頫成为南北方及朝野共同确认的书坛领袖。

10、任儒学提举,书画艺术达到成熟
1299年八月,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统领东南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之事及考校呈进著述文字。
在杭州任职的九年中,他的书画艺术也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境地。同时因他的存在,使得杭州文化圈的书、画及鉴赏活动十分活跃。

11、深受元仁宗器重
1309年,在杭州十年江浙儒学提举任期已满,赵孟頫被改授为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尚未赴任,为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遣使所召。
1310年,朝廷召赵孟頫回京师,授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命与其他学士共同撰写祀南郊祝文。在拟定殿名的问题上,与其他人意见不合,告假还乡。

仁宗在东宫时,就闻知赵孟頫之名,等到他即位后,便召其为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1313年六月,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十月,转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1314年十二月,升任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

1316年七月,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用一品例,推恩三代。
仁宗待他甚厚,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在与侍臣谈论文学之士时,将赵孟頫比作唐代李白、宋代苏轼。

称赞他品行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又精通佛学及老庄之学,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
有不乐意者想离间仁宗与赵孟頫的亲密关系,仁宗不加理会。既而又有人上书,认为赵孟頫不能参与编修国史。

仁宗说:“赵子昂是世祖皇帝选拔的重臣,朕特加优待,让让他在馆阁从事著述,传之后世,你们还罗嗦些什么?”
并赐赵孟頫钞五百锭,叮嘱侍臣:“中书总说国用不足,这笔赏金他们必不肯付与,可从普庆寺库存中支给。”

11、夫人逝世归家,三年后病逝
1319年四月,因管夫人病发,赵孟頫得旨还家,于二十五日离开大都。五月,管夫人逝于临清舟中,赵孟頫父子护柩还吴兴。
1321年,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遣使到赵孟頫家中,命他书写《孝经》。

1322年春,英宗遣使趋吴兴问候赵孟頫,并赐礼物。7月29日,赵孟頫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被追赠为荣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12、与妻子伉俪情深
(1)郎才女貌,结成良配
赵孟頫的妻子是元代著名女书画家管道昇,世称“管夫人”,后晋封魏国夫人。
天生丽质,活泼开朗,又聪明过人,在诗词书法方面极高天赋,被管公视为掌上明珠。

赵孟年轻时神采焕发,博学多才,除了工书法,精绘画,还善诗文,擅金石,通律吕,懂鉴赏……管公很欣赏他,把宝贝女儿嫁给了赵孟頫。
两人于1289年成婚,当时赵孟頫35岁,管道昇28岁。赵孟与管道升结为良配,才子佳人,一见倾心。

(2)志同道合,伉俪情深
在生活上,管夫人相夫教子,操之家务,将赵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才艺上,管夫人与赵孟意趣相投,写字作画,唱和诗词,相得益彰,如同知己好友。

管夫人在书画题跋中,常称呼丈夫赵孟为“吾松雪”(赵孟号松雪道人),就像现在人说“我家那位”一样,甜腻之情溢于言表。

当赵孟在外任职时,管夫人曾写下这首诗《寄子昂君墨竹》,读来如同一位傲娇少女在撒娇调皮,十分可爱。
夫君去日竹初栽,竹已成林君未来。
玉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赵孟頫对夫人也是非常爱重,溢美之词随处可见,他在一幅画的提拔中写道:
吴兴郡夫人,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者然也。

不仅如此,秀恩爱也是赵孟的日常,他写信给好友田师孟,请人家赏读自己的大作:
山妻对饮唱渔歌,唱罢渔歌道气多。
风定云收中夜静,满天明月浸寒波。

(3)移情别恋,妻子用诗挽回婚姻
1299年,赵孟离开大都,出任浙江儒学提举,在那里他遇到了妩媚动人的歌姬崔玉英。
崔玉英青春年少,如花美颜,令赵孟为之心动,管道升也曾美艳动人过,但如今脸上皱纹也有了,白发也生了,他萌生了纳妾的小心思。

管道升得知丈夫的心思后如同当年的卓文君挽回司马相如一般,大笔一挥,随即写下一首《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读了这首词,回忆起二人琴瑟和鸣的点点滴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荣誉与共,生同衾死同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赵孟从此打消纳妾念头,与妻子携手白头,他们相伴近三十年,育有九名子女。

12、博学多才,书画,文学成就卓著
赵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他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书迹:《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独孤本《兰亭十一跋》、《汲黯传》等。

他兼擅各种绘画,其中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 代表作品:《人马图》《双马图》等。赵孟頫/常以马喻己,表达政治抱负未酬的隐逸情怀。

1295年,赵孟頫见山东籍好友周密思乡心切,便以济南所见画了幅垂世名作《鹊华秋色图》相赠。

此外,他的诗文风格和婉,兼涉篆印,其文冠绝时流,其诗清邃奇逸,有《松雪斋文集》等著作传世。
他曾经凭吊岳飞墓,写下了《岳鄂王墓》,表达来对岳飞敬佩之情,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江南的不满: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他同情老百姓生活艰辛,曾写下《渔父词二首·其一》表达对渔父深深同情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在浙江舟中,他感叹岁月流逝写下《虞美人·浙江舟中》: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他看到那些采菱女子乘一叶小舟一边采菱一边唱歌,写下《后庭花·清溪一叶舟》: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赵孟頫出身高贵,才华横溢,工书画,善诗文,还精通音律,关心民生疾苦,敢于与权贵斗争,深受元朝皇帝器重。
更幸运的是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夫妻琴瑟和鸣,伉俪情深,白首偕老,让人羡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