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事传芳‖青藤海山墨竹缘

从《龙游竹文化》里辑录与竹有关的传说故事。

徐渭与劳景贤的墨竹缘

明朝隆庆年间的一个夏天,以诗、书、画三绝流芳艺术史的徐渭,在他位于绍兴府城的青藤书屋里接待一位来客。徐渭是性情孤傲的名士,平生不知冷落过多少权贵,对这位来客却优礼有加,还赠画题诗:“竹箨潇潇墨色新,只因苦热扫炎尘。高巾忽到龙丘客,正是清风来故人。”这位被徐文长比作“苦热”中之“清风”的“龙丘客”,就是当时龙游的一位画家,名劳景贤。

劳景贤,字仲子,号海山子,龙游县城人,约生活于明隆庆年间。史载其“幼好读书,善画,效唐李小将军笔法。”(民国《龙游县志》)徐渭在胡宗宪幕中时,曾随胡在龙游一带练兵,因此得以结识劳景贤。徐是画竹名家,景贤也善画竹,这次访徐就曾“写竹以赠”,他们的友谊自然是以墨竹相联系,是一种以相同志趣为基础的君子之交。尽管劳景贤并无作品流传下来,但我们不难想象,他的竹画也肯定有相当的水准与造诣。

徐渭《竹》

“竹箨潇潇墨色新”:“竹箨”(竹皮)与“潇潇”暗含风吹竹林的动态,以“墨色新”渲染竹影浓密、色泽如黛的视觉清凉感,与下文“苦热”形成对比。古典诗词常以竹喻高洁或纳凉,如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借竹窗微风抒孤寂,此处反衬酷暑难耐。

“只因苦热扫炎尘”:“苦热”为诗眼,直言夏日炽烈。陆游《苦热》以“万瓦鳞鳞若火龙”写屋顶炙烤,戴复古《大热》称“天地一大窑”,均与此句直抒炎蒸的笔法相类。“扫炎尘”含涤荡燥热之意,类似白居易《销暑》中“散热由心静”的哲思,欲借自然或心境消解暑气。

高巾忽到龙丘客

“高巾忽到龙丘客”:“龙丘客”或指隐逸高士,暗含超脱炎俗的象征。王昌龄《龙标野宴》中“青山明月不曾空”即借山水聚会寄托旷达,与此句“忽到”的惊喜呼应。古人消暑常结伴山野,如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于荷风竹露间怀友,此句亦隐含对清凉雅集的期待。

“正是清风来故人”:“清风”双关自然凉风与故人情谊。李白《夏日山中》脱巾露顶、裸袒迎风,展现以疏狂抵炎热的潇洒;此处“清风”则因故人而至,更添温情。白朴《天净沙·夏》以“窗纱藤簟”“玉人罗扇”写静中纳凉,此句则以人际互动赋予清风灵动,深化情感表达。

全诗以“苦热”为背景,通过竹影、故人、清风等意象,构建了物理与精神双重消暑的意境。既有对自然炎热的直观描摹,亦融入魏晋名士般寄情山水、以交游解忧的旷达,最终落脚于“清风故人”的和洽,暗合白居易“端坐心静”的消暑哲思。

《龙游竹文化》

《龙游竹文化》,龙游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内部书籍——浙出书临(93)第103号,定价:4.50元,1993年9月印刷。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141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