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
宋明蔚《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以完全的真实书写,为中国自由攀登树立史诗,开凿出了一条以文字定格当代英雄在生死边缘闪现自由意志的道路。
本书讲述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自由攀登者用攀登书写各自的命运,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
自由攀登者是中国特有的一群人。他们只有寥寥几百人,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运动群体。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1岁。
本书作者通过采访大量人物、挖掘大量碎片化资料,站在每一个年轻命运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记录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生命轨迹透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书写了一部不为人知的登山史诗。
这不只是一组登山者的群像,更是一个个不同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在死亡的悬崖边追寻自由与自我的故事。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世界,他们甘愿用死亡的风险与代价换来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
与书的相遇有时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只是因为多看了一眼就彻底喜欢上。一打开你就知道自己已经被它牢牢吸引,享受阅读的过程中你更加舍不得读完。
“登山故事可以饱含深情,但攀登报告必须理性克制。”在本书极具感性的文字中读者了解到这些自由攀登者的故事,走进这群有趣的陌生人之后才发现人生原来还有这样的活法。
查理芒格据说曾说过,告诉我将死在哪里我会避开那里。对于书中的攀登者来说恰恰相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于死亡的恐惧不免让人心生退意,可也因此给这些攀登者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第一次成功,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然后你就会好像觉得说你是invincible,你是无敌的,你可以做所有的事情,”“但是对一个爬山的人来说,这个很危险。你要抓住那个平衡,不然的话,总有一天你会出意外。”

图志:书40余万字,600来页,太厚还没彻底读完
坦白来说,本书中提到的这些人不是寂寂无名之人,尽管有着傲人的资本依然难以避免这些作为凡人的缺陷。在名和利的诱惑下,昔日的生死相交都可以转瞬之间反目成仇,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自由攀登者或许认为山上是最好的归宿,但又不想真的死在这里。对于那些不幸遇难的我们可以说与山共眠是不错的结局,可这背后的失败教训更是让人痛彻心扉。
在一个崇尚理性的阿式攀登游戏中,哪怕是作为女性也要常常被要求像男人一样理性思考。可惜平日训练出来的理性看似强大,一旦进入山的怀抱可能会在瞬间变得不堪一击。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纪录片《徒手攀岩》,主人公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可以说是世界顶尖水平,在书中也有出现。书中的邱江可以说是中国徒手攀岩的一个代表。
不少人会对这些自由攀登者抱有误解,要么认为是吃饱了没事干,要么认为是有钱人才能玩的游戏。事实上这群人和我们没有太大的不同,不少人曾经就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
即便如此,这些人也会有和我们一样的烦恼。有像严冬冬一样为温饱而发愁的,也有的为了生计而纠结甚至选择放弃的。总而言之,这群人生活的世界离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
作者让我们了解到一个非常有趣又充满危险的世界,这里面有着《我在北京送快递》作者胡安焉身上那种不被规训的野性,也自然远离了《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打工人的世界。
为什么要攀登?或许是长期以来萦绕在很多人心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许它本身就没有答案。相信阅读完这本书读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明晚夜爬紫金山,周六方山18.11公里徒步“玫瑰线路”。对于书里来说,我们爬的山不悲情也没有荣耀,但是安全,也能感受到自由。山就在那里,去不去就看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