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班级管理典型工作案例”三维守护·破茧花开”问题学生转化行动——”问题学生”小杰的转化之路
一、案例背景
学生档案:
姓名:小杰(四年级男生)
特点:智力水平正常,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父亲工作繁忙疏于管教
突出问题:
课堂纪律:频繁离座、故意发出怪声
同伴关系:3次与同学肢体冲突,被孤立
学业表现:语文/数学成绩持续班级末位
前期干预:
教师多次批评无效
家访3次未改善亲子沟通
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
二、问题诊断 多维分
行为层面:通过《学生行为观察表》(附件2)记录发现,攻击性行为多发生在课间自由活动时段
心理层面:心理辅导教师评估显示存在"被关注渴求"(故意捣乱吸引注意)和"低自我效能感"
家庭层面: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犯错即体罚),缺乏情感支持
三、解决策略
实施"三位一体"转化方案:
制度支撑
签订《行为进步契约》:
目标:每天累计违规≤2次→获得"安全卫士"勋章
工具:使用"品格银行"积分兑换课间游戏道具使用权
关系重塑
成立"阳光守护小组":
成员:心理教师(导师)、体育委员(同伴)、家委会代表
职责:每日3次正向反馈(晨会/午休/放学)
家校协同
制定《家庭教养改善计划》:
父亲参加"非暴力沟通"家长工作坊
设立"父子特别时光":每周共同完成1项劳动任务(如整理旧书捐赠)
四、实施过程
阶段一:破冰行动(第1-2周)
启用"情绪温度计":小杰用不同颜色贴纸表达当天情绪(红色=愤怒,蓝色=平静)
实施"责任疗法":担任班级绿植养护员,建立责任感
成果:离座行为下降40%,获得首枚"责任之星"勋章
阶段二:能力建构(第3-6周)
开展"冲突解决模拟课":通过情景剧学习"暂停-思考-表达"三步法
启动"学业加油站":数学教师设计超市购物计算题(结合生活兴趣)
成果:数学单元测试提升22分,两周内零肢体冲突
阶段三:融入集体(第7-8周)
策划"发现闪光点"主题班会:同学匿名写出小杰的3个优点
组建"校园探秘小队":带领小组完成校园植物分类任务
成果:首次当选周优秀值日生,同伴接纳度提升至85%
五、成效与反思
量化成果:
指标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
日均违规次数7.2次1.5次
同伴好感度23%78%
语文成绩52分68分
质性改变:
主动参与制定新版《课间安全公约》
父亲首次参加亲子运动会并获"进步家长"称号
反思与改进:
成功经验:
通过"契约式管理"将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动机
"优势视角"应用有效打破负面标签效应
待优化点:
需加强学业辅导的持续性
探索跨班级帮扶机制预防反复
六、案例推广价值
方法论启示:
印证"制度规范+情感联结+家校共育"干预模型的有效性
示范如何将德育方案转化为具体操作路径
迁移应用:
改编为《特殊需要学生干预指南》模板
开发配套微课《三步化解学生冲突》
共有 0 条评论